67岁的杨卓舒,躺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了法律的审判。
2019年11月27日、28日,卓达控股、卓达房地产、卓达新材料及杨卓舒、杨汗青若干人员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东院、裕华法院第十九审判庭依法公开审理。
回顾杨卓舒的发家之路,就好像一个现实版的用“别针换别墅”故事。
他曾用一辆旧车换取了河北郊区30亩土地的开发权,赚取第一桶金,成为河北首富。
但也因为“用竹子代替钢”作为建筑材料,骗取到千亿订单,最终为自己和公司埋下了雷。
一篇报道曝光千亿融资骗局
河北卓达的崩塌起源于4年前的一篇报道。
2015年11月5日, 无界新闻在其官网刊登《卓达新材百亿融资术:30%高息吸引40万人》,指出河北卓达新材以30%的高息融资疑是庞氏骗局,诱惑40万投资者入局。
随后,多家媒体机构都做了跟进报道,卓达集团就此陷入舆论旋涡。
当日,卓达集团即发表声明称,无界新闻的报道“不实”,向法院起诉无界新闻,并报案。
3天后,11月8日,记者出身的卓达集团负责人杨卓舒,还在网上发表了一段“对广大卓达客户的谈话”,希望为其公司洗白,但通篇讲话却漏洞百出,越描越黑。
杨卓舒称卓达“在国内拥有20万亿建筑平米的市场”,但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一年的GDP才63.65万亿元。
卓达曾多次披露该集团“与俄罗斯签的每年约6000亿人民币新材供应”。
而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对俄罗斯2014年的进出口总值是5851.88亿元人民币。
工商信息显示,卓达公司并没有经营理财产品的资质。但该公司却一直在通过理财产品吸纳公众资金。
卓达所做的民间融资,包括众筹、P2P等理财项目。如太阳城理财项目,号称投入四年后便可返还本金,甚至投资者还可获得一套与本金同等价值的住宅。卓达新材理财项目,年化收益率能够达到从20%到30%多不等。
骗局无以为继,杨卓舒投案自首
自从融资骗局被媒体曝光后,3年多时间以来,卓达只能通过其它融资方式来填补资金黑洞。
然而从2017年开始,卓达给自己挖的坑,已经盖不住了:卓达理财产品兑付危机开始爆发。
据当时媒体调查报道,卓达发行的信托达到19款,累计融资达到55.5亿,但因无力偿还,被信托公司列为黑名单。
杨卓舒,最终只能选择投案自首。
2019年5月18日,石家庄市公安局裕华分局发出通告,河北卓达实际控制人杨卓舒父子投案自首。杨卓舒本人在自首后病重,在河北医科大第三医院东院接受治疗。
目前卓达官网已经无法打开,相关公司股权也已被冻结。法院已经冻结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48项股权,涉及金额超过46亿元;冻结卓达控股集团股权44项目,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23项股权。
一辆旧车换土地发家,用竹子代替钢没落
有意思的是,杨卓舒的命运就好像一个因果循环。
栽在媒体手上的杨卓舒,早年曾做过记者,下海前曾做到河北日报发行处副处长。他对外发表的文章,共计有500余万字。
1993年,杨卓舒看到房地产短暂的下行周期毅然下海。他所有的资本,仅仅是一部向朋友借的旧车和自己几万元钱的积蓄。
他将旧车抵押给石家庄城郊栾城县的农民,取得了30亩土地的开发权,成立河北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然后,靠赊账在《石家庄日报》拿下一整版广告——卓达别墅每平方米1588元。
1588元在当时河北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数字,比一般商品房价格还低400元左右。卓达房地产因此出名,杨卓舒也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2001年,杨卓舒登上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5名,身家达到近50亿。
卓达集团也成为当时河北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并将产业扩张到商业、市政建设、服装、高科技、旅游、教育、娱乐、物流等在内的泛房地产领域。
卓达发展史上最高光时刻,曾自称现净资产逾千亿元,企业员工达15000余人,并且开发了新型材料业务。
卓达所谓的新材料是一种配合模块化建房的建筑板材,其原料构成主要是建筑垃圾,工程废料等。卓达将这些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多道工序最终形成固定尺寸的板材。
但这种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和原料具体混合比例并不透明,卓达称此涉及商业机密。
杨卓舒称,卓达正是凭借这种新材料,拿到千亿订单获得的高额利润,并借新材料之名发售派息极高的理财产品。
直到卓达新材理财产品引发大众质疑后,杨卓舒才对外界透露其核心技术是“用竹子代替钢。”
让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