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股票知识 >

商业银行行业特征分析(商业银行业务特点)

2023-06-27 08:39:50 股票知识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文|听文

编辑|大树


商业银行的薪酬激励机制仍不完善,银行业以资产规模增长和短期年度经营效益增长为主的薪酬考核体系诱导银行分支机构放贷冲动

银行业规模扩张对盈利增长成因分析

(一、)薪酬激励机制扭曲

商业银行总部每年制订超额的业务发展目标规划,通过一个个详细具体的考核指标分派到各分支行机构;

考核指标与银行员工薪酬、福利待遇及分支行各项资源分配挂钩

而该业务发展目标规划则是根据该分支行上年已完成的业务目标量的基础上,再额外加上总部今年目标规划增长额。

总部每年对各分支行机构目标规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目标完成较好的分行会获得相应薪酬激励与资源倾斜等奖励措施;

而目标没完成的分支行则从行长到一线员工自身利益均会受到影响。

由此分支行从上到下全体员工均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强烈动机;

同时分行为确保完成总部的考核目标任务,均将总部的目标任务适当抬高分派到各下级网点。

而考核以一年为周期的源故,促使分支行重“量”轻“质”——极度看重业绩短期增长,忽视业务持续稳定发展,加剧长期风险的积累。

在具体考核指标上,着重对信贷规模和效益等总量类指标的考核,而忽视对资产质量及风险指标的考核。

(二)内部人控制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流通的特殊企业,银行有两个特征,

一是轻资产,自有资本金少且高负债经营

二是股权极度分散结构

大股东或高管极易抓住银行这两特征来操纵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主体应是全体人民,政府作为全体人民的委托代理人行使对商业银行的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

由于全体人民无法有效监督和约束商业银行的行为,因此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面临产权主体缺失问题。

而产权主体的缺失会造成监管真空,招致委托人对代理人盲目信任缺乏监管动力,形成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层无约束无监管的“内部人控制”局势。

此外,国有股东“一股独大”与其他中小股东之间缺乏权力制衡,也容易形成单一大股东式的“内部人控制”

董事会的决策制衡机制和监督作用在“内部人控制”下失效,董事履职消极形同虚设;

银行重大的经营决策权主要掌握在高级管理层手中,严重缺失外部的有效制约。

这也是近年来金融行业腐败大案频频爆雷的原由;

如包商银行被大股东“明天系”企业长期侵占资金且无序扩张导致严重信用风险,最终破产倒闭。

(三)行政干预

中国商业银行业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商业银行普遍拥有国资背景的控制性股东,由国家出资控股的商业银行在银行机构中占绝大多数

17家大中型银行中,除平安银行第一大股东为民营企业外,其他银行的控股股东均为国有性质。

商业银行高管人员一般由政府组织部通过行政方式任命。

国有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由政府组织部点名聘用空降上任,这就决定银行的经营管理权控制在政府手中。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董事长、行长和监事长均是具有一定行政级别的“银行家官员”。

银行家官员会兼顾政府治理社会经济的政治意图与经营银行的商业行为,而银行家官员已高居银行职位顶端,银行晋升空间有限

其惟一的晋升动力来源于政界,由此相较于商界的发展,其更关注政界的政治激励,全力扶助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稳定。

由于其自身兼具“政界商界双重身份”导致银行面临缺乏有效管理及内控、行政管理氛围浓厚造成风险管理机制失效等一系列问题。

当经济萎靡不振时,政府在全力促进地方经济平稳发展指挥棒下;

很可能通过“会议指导”与政策引导等手段推动商业银行“逆周期”加大信贷投放,拉动经济发展。

如二〇〇八年美国次贷危机招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银行业在政府号召下全力促经济稳定发展。

一改往日“亲周期”形象,不但没有减少信贷额度,反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导致二〇〇九年人民币贷款增量高达9.63万亿元,远超正常年份的贷款投放额度。

(四)过度竞争

银行业竞争分为两种,一种是行内分支机构竞争

另一种是行外不同银行之间竞争

比较常见是第一种行内分支机构竞争;

分行分派到的年度目标是总行年度基础上抬高后又抬高的指标任务;

即使尽力达成总行每年下达的业绩考核目标任务后也不会就此停止信贷业务冲动。

主要原因是银行总部每年对各分支行进行业绩考核评比,以此奖励优秀支行的“信贷扩张行为”;

这样同一银行下的众分行彼此成竞争对手,以业绩完成情况评定各自的排名和地位。

随着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市场参与主体的逐渐增多,银行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

除了国内本土银行的竞争外,还有实力强的外资银行。

银行为维护声誉和市场地位,互相竞争博弈,争抢市场份额。

如各家商业银行为争抢客户就对贷款类业务降低条件多授信,争夺有限资源、加大信贷投放额度。

近年来,股份行不断蚕食大型行的市场份额;

总资产份额从二〇〇八年的22.63%扩张到二〇二〇年的35.02%,上涨12.39个百分点。

综上分析,银行业近年来表现出强烈的资产规模扩张冲动,突出表现为资产规模的持续快速扩张、贷款投放在总资产扩张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

在稳定宽松的宏观环境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持续迈向新高,股份行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净利润增速均超过大型行。

通过对银行业利润表拆解构建银行盈利驱动因子,考察资产规模扩张对净利润增速的贡献度。

由规模扩张因子贡献度也可看出股份行不仅先天优势不足而且成立时间较晚,经营风格比大型行更激进。

相关内容

商业银行行业特征分析(商业银行业务特点)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