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20强城区,北京、深圳各有4个上榜,广州3个,江苏、佛山各2个......浙江挂零。
近日,随着各地2022年GDP数据的出炉,全国GDP前20强城区数据也接连映入眼帘。全国TOP20的城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大省的一二线城市,以北京、深圳、广州、苏州、佛山等地为主。
北京、深圳各有4个区上榜,广州有3个区,苏州、佛山数量都是2个,上海、天津、无锡、青岛、泉州各有1区(县级市)上榜。
然而,GDP总量排名全国第四的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也处于全国城市经济排名第九位,省内却没有一个区(县级市)上榜,这是为何?
为何20强城区没有浙江?
在全国经济百强城市榜中,杭州位列第9,宁波位列第13位。从城区来看,据浙江省统计局官网消息,2022年GDP排名省内前三位的分别是鄞州区(2734.8亿元)、余杭区(2651.3亿元)和北仑区(2630.8亿元)。
从单个城区的GDP来看,浙江的这三个城区距离全国20强城区确有差距。但是,这里面也有着一些行政区划的原因。例如杭州的余杭区,2021年4月9日杭州市进行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将原余杭区以运河为界,分设临平区和新的余杭区。从统计局的公开数据来看,2022年临平区的GDP为1006.7亿元,如果临平区没有被划出去,那么余杭区妥妥地进入全国城区经济20强。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处副处长、首席专家秦诗立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省城区没有上榜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浙江经济发展历来重视相对均衡,且更多依靠市场性力量来提高企业、产业、科技、人才、数据等资源要素的集中度,这个过程较慢,但相对公平;二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在金融、开放、教育等资源配置上,来自国家的支持性力量相对较少或较晚;三是相对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包括杭州、宁波在内,浙江在高端科技、人才等要素储备上还相对薄弱,在创新创业、企税个税、国际开放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尚不显著。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浙江在营商环境、开放合作、宜业宜居生态建设、本土跨国企业集团育强等方面正提升成效,相信不久后可在全国20强区中,看到杭州、宁波的晋级升位。” 秦诗立说。
万亿级城区再添新军
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北京海淀区GDP首次突破1万亿,成为全国第二个万亿级大区。放眼全国,2022年还有4个省GDP尚未破万亿,万亿GDP城市仅有24个,由此可见,浦东新区和海淀区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二线城市。
上海人民过去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曾几何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浦东新区从昔日的一片荒地滩涂变为如今的全国经济第一强区。现在,浦东新区不仅拥有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港口,还是核心技术和产业的集聚地。
浦东新区还集聚了约50%的外资金融机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均坐落于此,金融中心的地位不言而喻。
浦东新区之强,不仅在于金融,更在于先进制造业。上海拥有3个“国家队”级别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一个是集成电路集群,另两个分别是张江生物医药集群、新能源汽车集群,这三个集群均坐落于浦东新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飞机C919的中国商飞总部、在创新药领域崭露头角的上海医药、复星医药均位于浦东;特斯拉首个海外工厂同样也在浦东……可以说,最核心的技术、最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都能在浦东新区看到身影。
北京海淀区是新晋万亿级新军,仅次于浦东新区。2022年,海淀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49.1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92.8亿元,占全区比重近八成,高精尖领域优势明显。
高端制造与人才相辅相成,如果说海淀GDP破万亿的秘诀离不开高科技,那同样也离不开人才。海淀区拥有29所高校,包括北大、清华、人大等,是顶流智力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根据2022年发布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才资源统计报告》,海淀区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73.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与美国硅谷持平;尤其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这一比例高达88.1%,比硅谷还要高,高学历成为了海淀区从业者的主要特征。依托于雄厚的科技资源、智力资源,海淀区不断壮大。
城区“王牌”需好好擦亮
浦东的陆家嘴、海淀的中关村、天河的珠江新城、苏州的工业园区、西城的金融街……每个上榜城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王牌”。那么对于浙江来说,有何借鉴意义?
秦诗立表示,各区的优势需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非常重要,特别是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建设的深入,增强优势是区域、城市、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占据有利位置的关键。
就浙江而言,杭州余杭区的优势是基于全球一流创业创新生态的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产业融合蝶变;滨江区的王牌无疑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总部经济集成跃升等。宁波鄞州区有着全国一流创业生态的高新科技、国际航运服务、都市现代商务;北仑区则是基于全球一流港口枢纽建设的国际开放合作、临港装备制造、高新科技产业的互促共赢。
“从另一方面来说,需把竞争优势建设与区域一流营商环境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后者是基础、土壤,是支持、保障,需要系统谋划、整体建设,切实把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规划指导作用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落到实处。同时,要把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放到更大范围、视野来开展,把补齐基本的短板与充分利用好周边城市、合作企业的长板结合起来,把优势互补、共生共赢落到实处。”秦诗立说。
因此,对于浙江来说,进一步加强杭州、宁波“双城记”建设,更好实现短板互补、长板拉长,进一步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学习一体化合作水平较高的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优势,才能更好地站在巨人肩膀上擦亮“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