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年9月,朱棣单骑前往大宁,拜会宁王朱权。当朱棣看到朱权后,随即跪伏于地,挽着他的手臂,嚎啕大哭。在说到起兵靖难时,朱棣眼含热泪,抽泣道:
“哥哥起兵实属无奈,现今北平危在旦夕,弟若不上奏调解,我必死无疑了。”
闻听此言,朱权当即上表,劝说朱允炆饶恕朱棣。在大宁期间,兄弟二人畅聊许久,相谈甚欢。然而,朱棣却趁朱权不备之时,暗中收降朱权麾下大将陈亨,并重贿朵颜三卫首脑,约定共谋宁王。
七日后,朱棣离开大宁,朱权亲自相送。在朱权出城后,事先埋伏于城外的朱棣大军将朱权包围,收拢他的兵权,将他的家人软禁。
当朱权被押到朱棣的牙帐时,朱棣却说:
“事成之后,我与你共分天下。”
那么朱棣为何要费尽心机地夺取朱权的兵权呢?他与朱权的关系如何?朱棣又是否会实现自己“与朱权共分天下”的承诺呢?
兵强马壮的宁藩
1387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胜北元,擒获北元亲王名宿数百人。在蓝玉凯旋归来后,朱元璋将北元降将安置在大宁都司,以便监管。然而,大宁东连辽东,西靠宣府,频繁受到草原势力骚扰。因此,北元降将乃尔不花、失烈门、阿鲁帖木儿等人降而复叛,持续威胁大明边境。
自洪武三年,朱元璋大肆分封后,大明藩王就成了拱卫皇室的屏障。在大宁都司不断受到侵略后,朱元璋将他的儿子朱权、朱植、朱松等放置塞外,震慑北元,而驻守大宁的就是朱元璋的十七子朱权。
朱权为人机警聪慧,喜好读书,在朱元璋诸子中,最善谋略。朱元璋非常喜欢他,常常夸赞朱权“带有仙气”。故而,朱元璋将朱权放在大宁都司这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上。
当时,朱元璋麾下诸子中,拥兵最多的当属晋王朱棡。朱棡节制山西26卫,近16万兵马。可与朱权相比,朱棡的战斗力明显要低许多。朱权手握8万甲兵,6千战车,还有称雄草原的朵颜、泰宁、福余三卫,堪称大明藩王中的顶尖战力。
在镇守大宁期间,朱权多次领兵深入草原。尽管他年龄不过二十,却骁勇善战。每逢战事,朱权必身先士卒,因此很受军士尊敬。
1396年,朱权上疏朱元璋,请求领兵北进。然而,朱元璋却以孤军深入有危险为由,派遣朱棣协同。朱棣抵达大宁后,见大宁府兵兵强马壮,极为羡慕,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念想。
在此战中,朱权充分发挥他善谋的军事能力。他与朱有墩两面夹击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并进占兀良哈秃城,取得全胜。
朱棣的阴谋诡计
两年后,朱元璋病重将亡。临终前,朱元璋特意嘱托朱济熺提兵东进压制朱棣。在朱济熺、朱权、朱允炆的合围下,朱棣很难施展任何举动。然而,朱允炆盲目削藩,招致诸藩不满,朱济熺、朱权更是心生怨恨,对朱元璋临死前的遗命置若罔闻。
当时,朱允炆接连拿下朱橚、朱榑、朱柏,削藩大计稳步进行。可对于朱济熺、朱权、朱棣三人,朱允炆尤为忌惮。朱济熺与他平辈,虽有不满,仍心向朝廷。然而朱棣、朱权却不同,他们二人都是朱允炆的叔叔,又手握重兵。不到万不得已,朱允炆着实不愿动他们二人。
可是,朱允炆太过着急了。他担心朱权与朱棣合并,威胁朝廷安全,就借故召唤朱权、朱植二人入京。
朱权、朱植都是聪明人,他们深知,此次入京,轻则被软禁,重则与朱橚、朱榑一样,被流放云南苦寒之地。因此,朱权拒绝了朱允炆的召唤。缺乏战略眼光的朱允炆怒从心起,竟下旨剥夺朱权的三卫护从。
朱允炆对朱权的压制,让远在北平的朱棣十分欣慰。作为夹在南京、大宁之间的燕王,朱棣最为担心的就是起兵后,朱权接受朱允炆的命令,在他的背后发动突然袭击。以朱权机谋、大宁兵盛,北平根本不足以抵挡。
1399年7月,朱棣起兵靖难,在真定击败耿炳文,随即北上大宁。朱棣曾对手下将士说:
“昔日我在大宁时,见辽东将士勇武彪悍。若是取得大宁诸军,大事就可以成了。”
因此,朱棣此行的目的毫无疑问是奔着朱权麾下的8万精锐骑兵和6千战车而去。朱权虽机谋聪慧,可毕竟年轻,又常年位列藩王,对人情冷暖缺乏认识。故而,在朱棣秘密北上时,他竟不知自己麾下将领陈亨早已率众投降了。
当时,朱棣跟这位小兄弟大打感情牌。朱棣只身一人进城,哭得伤心欲绝,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朱权久闻朱棣勇悍,见他如此垂泪,也心生怜悯,反而相信了朱棣的话。
然而,朱棣在他面前的表演,不过是拖延时间之举。在七天的时间里,朱棣麾下将领重贿朵颜三卫,通过陈亨的关系,收拢大宁兵马,并派遣得力将士,渗透到大宁府各个角落。在朱棣做完一切准备后,他终于向朱权挥起了屠刀。
朱权万万想不到,自己敬重的哥哥,竟然跟他玩了一招“釜底抽薪”。尽管他极不情愿,可麾下已无兵可用,只好忍气吞声,任由朱棣颐指气使。而他的这位哥哥,又拉着他,在诸将士面前上演了一出“事成之后,天下你我共分之”的戏码,收拢人心。
自朱棣吞并朱权的八万精锐后,相继在郑村坝、白沟河击败李景隆的数十万大军,兵锋直指南京。可在这四年里,朱权却过着“软禁”的生活,除了为朱棣起草诏书外,别无他用。
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继位称帝。为了拉拢大明宗室,朱棣将那些没有跟随他起兵的藩王通通加俸、赏赐。然而,对于朱权,朱棣却完全变了另一幅脸色。
朱权深知,他的四哥心思狡诈,权力欲望极重。他不敢奢求平分天下,只想在苏州做个安享太平的王爷。可朱棣却以苏州是京畿之地为由,拒绝了朱权的请求。在朱权改求钱塘时,朱棣列举朱橚、朱允熥被封钱塘后的遭遇,再次拒绝。
自古以来,苏杭都是钱粮赋税大地。以朱棣对朱权的疑心之重,他绝不会将朱权放在江浙两省。因此,朱棣为朱权选择了建宁、重庆、荆州和东昌四处,任选其一。朱棣此举,堪称心胸狭隘到极点。建宁、重庆都是山林遍布的烟瘴之地,荆州、东昌又在朱棣的严密监控下。无论朱权选择哪一个地方,都将终生活在朱棣的威胁之中。
为了对抗朱棣,朱权假借搬回大宁为由,匆匆赶往南昌,并赖在南昌不走了。朱棣不愿背负“兔死狗烹”的骂名,故而恩准朱权以南昌为封地。
病逝南昌
在南昌,朱棣秘密地监视着朱权的一举一动。长史胡俨作为朱棣派遣到宁王府的直属官员,监察着朱权的一切。对于朱权,胡俨缺乏足够的尊重,常常藐视他的权力、地位。然而,朱权总是一言不发,任由胡俨欺辱。
尽管朱权如此低调,朱棣还是以巫蛊诽谤为由,秘密调查朱权。在没有任何证据佐证的情形下,朱棣罢黜了朱权的护卫权,削减了他的俸禄、仪仗。
在此之后,朱权醉心于文史子集,不再过问任何政事。他以闲云野鹤的姿态,让朱棣放松了戒备。故而在朱棣一朝,朱权虽饱受欺辱,却始终没有遭到严厉处置。
1424年,朱棣病逝。继位的朱高炽宅心仁厚,对待他的叔叔、兄弟们礼遇有加。朱权就趁机上疏,欲回返大宁。可朱高炽却说:
“您在南昌二十多年了,又回大宁做什么呢?”
可见,被朱棣压制二十二年的朱权,仍有一颗雄心壮志。
朱高炽死后,成为叔祖的朱权更加胆大妄为,他竟以天子的礼仪接受南昌官员拜贺。朱瞻基延续朱高炽时期的优待策略,只是处死了宁王府长史王坚,并未对朱权加以责备。
可是,朱权不思悔改。在朱高煦叛变后,他再次上疏,为朱高煦求情。朱瞻基虽仁慈,却对藩王谋反极为厌恶。他曾当众批评朱权:
“您为朱高煦求情,难道你是因为他受到了不白冤屈而愤怒吗?”
当朱高煦被杀的消息传至南昌后,朱权方才明白,朱瞻基的凶狠并不亚于他的祖父朱棣。因此,刚刚抬头两年左右的朱权再次选择夹着尾巴做人,而他一生,终将困居在南昌。
1448年,71岁的朱权经历丧子之痛后,离开了尘世。他虽然一生被朱棣一脉压制,却接连熬过了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祖孙三代。可在他死后,宁王府仍旧受到朝廷的严密监控。朱祁钰曾斩杀朱权之孙朱奠培的亲信游坚,勒令朱奠培在府修养。而发动夺门之变的朱祁镇更是以“与母有染”为借口,痛斥宁王一脉,将朱权最宠爱的孙子朱奠壏斩杀于市,后焚烧他的尸骨。
尽管朱棣、朱权的恩怨纠缠已经过去了数十年的时间,可朱棣一脉对朱权一脉的“恐惧”,却欸始终未曾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