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所在企业生产的彩色相纸和彩色胶卷开始批量向缅甸出口,当时出口的主要口岸是瑞丽,出口方式是边境贸易,简称“边贸”。
当时这个市场由我来负责,那两年为了稳定缅甸市场,为了增加产品出口量,我开始频繁的经停昆明去往瑞丽。
那时还没有流行旅游,那时交通也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所以现在看似美好的云南之行,当时却是极艰苦的。
那时去瑞丽和西双版纳还需要去公安局办理“边境通行证”。
那时去昆明的列车在保定不停,需要去北京始发站上车。列车从北京到昆明需要运行48小时,买不到卧铺就要大硬板坐过去。当然有时自己特意不买卧铺票,为了节省下卧铺补助让自己在云南期间把饭吃好一点,还能买点儿当地的特产给家人带回来,那时瑞丽市场上的腰果和虾仁儿是不错的。
从昆明去往瑞丽911公里,如果乘飞机只需要40来分钟,可能那时因为企业体制的原因,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坐飞机,所以这911公里就是长途客车了,正常的运行时间应该是38小时,可往往都要超过40多个小时才能到达。听说当时企业的一位保卫干部去瑞丽调查一个事情,去时是乘的长途客车,返程时他说如果不让坐飞机,他宁愿死在瑞丽也不再坐长途车了,因为看着沿途的高山峡谷,确实让人肝儿颤。我可没有他这么牛,每次我都是老老实实的往返乘坐长途客车。
那时因为边境贸易的繁荣,瑞丽刚刚由县改制为市,一切都显得简陋,但那原始的田园风光,路边的甘蔗田、凤尾竹、一座座竹楼、还有那充满边疆特有风格的寺庙。
全程跟踪才知道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是多么的爱护,那时出口产品是由昆明往内地运送香烟专用的厢式货车运往昆明,到昆明再转至去瑞丽的全封闭货车,而到了瑞丽真正出口时,就是另一番样子了。
货物由仓库运至瑞丽江边用的是拖拉机,而这时用纸箱包装的产品已经被客户在外面用编织袋重新做了包装,这样产品即使遇到碰撞和摩擦也不会影响到里面的包装,不会影响销售。没有看到时,真没有想到客户对产品会这样的爱护,会进行这样的再包装。
那时在瑞丽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和瑞丽海关的关员在瑞丽江边坐着小马扎看木船把我们的产品运过瑞丽江,运到江对面的缅甸。那时报关单填写的运输方式是木船,而我们在内地出口的报关单上一般填写的发运方式都是海运或者空运。
那时真的看到了在小说上描写的瑞丽江,江面宽阔,江水很浅,水流很稳,当地的傣族妇女一手举着花伞,一手提着筒裙的下摆,就这样过了江,出了国,因为江的对面就是缅甸。我曾经问海关的关员,这样出去不用管吗?他们说边民都是这样的,进出很频繁。
第1次从瑞丽回来后我写了一份书面报告,请求领导批准出口缅甸的彩色相纸每卷降价人民币一元钱,因为出口其他国家的产品通过海运方式运费价格不高,但出口缅甸的产品从出厂到瑞丽口岸4000多公里全部是公路运输,由客商承担的运费压力是很大的,而那时几百元一卷的彩色相纸由企业来节约出一元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领导很快就做出书面批示,同意在销售价格上给客商让利。
那时瑞丽的餐饮和用餐的环境不是很讲究,但食材却是极新鲜的,客户曾专门陪我去看过当地的菜市场,牛和鸡都是现场屠宰的,缅甸运过来的海产品也都是活的,蔬菜和水果就更不用说了。
在瑞丽我第1次看到了长在树上的芒果。
有时我们会在边检站办好手续出境去到缅甸的客户家走访,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位缅甸客户家的后院。几棵柚子树上面挂满了果实,树下有一个秋千,可以随意的坐在上面摇荡。两棵柚子树之间拉着绳子,绳子上面挂着冲洗出来的底片,这说明那个环境的清洁度较好,否则一粒小小的尘土粘在底片上,放大的照片就是质量问题。
那里的边民很朴实,有一次我和我们北京外贸代理公司的人去姐告口岸,客户说那里环境复杂,就不要我们过境了,我们被安排在路边的一个小茶滩等候。
茶具很干净,茶水的口感也很好,当我们准备结账离开时,守摊的小姑娘却不让我们付钱,她说你们从北京来我们就已经很高兴了。(其实我们俩人一位是北京的,一位是保定的。)
在瑞丽有机会参加了真正的泼水节,当一桶桶清水带着祝福泼下来时,任何烦恼都会随之而去。
那时瑞丽的电影院略显破旧,但电影院的名称却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
虽然退休后我又和家人两次以自由行的方式去云南旅游,虽然昆明至瑞丽的高速公路修通后现在由昆明去瑞丽的长途客车只需要运行9个小时,但我没有再去瑞丽,因为怕打扰到当年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