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万晨曦
继转型医疗大健康失败之后,美尔雅又将目标瞄准了新能源。7月5日,美尔雅发布公告称,7月1日,公司与阿拉善盟新能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燃气”)签署了合作协议,美尔雅拟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投资新能燃气全资子公司内蒙古致远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储能储气项目。
公告显示,未来,双方将结合各自业务特色及竞争优势,在资源开发、能源管输、储能储气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促进区域能源项目发展,共同推动双方业务发展。
转向新能源是否是追风行为?
美尔雅表示,近年,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给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带来重大挑战。为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在努力提升主业质量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业务范围。
据公告,新能燃气主营业务为燃气管道设施及加气站投资、建设等,也是阿拉善盟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唯一一家燃气经营公司,并取得长期特许经营权(30年),负责当地支线和管网建设以及天然气储运、调峰和市场供应等业务。
截至2022年3月31日,新能燃气总资产8.36亿元,净资产1.52亿元,2022年3月31日,实现营业收入1374.27万元,净利润102.06万元。
签订《合作协议》将对上市公司产生哪些影响?美尔雅表示,协议签署目前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构成重大影响。本次协议的签订将有助于公司在提升主业质量的同时,拓展新的业务范围。本协议的签订和履行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需根据后续具体推进情况和实施情况而定。
近期,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大热。兴业证券研报指出,在全球加速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背景下,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多年来燃气消费数据维持高增长,即使疫情期间也保持了5%以上增速,成为全球多年燃气消费持续高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但新能源领域与美尔雅的主营业务并不相关,此时美尔雅进入新能源领域是否可以解读为一种追风行为?就此,《证券日报》记者在7月6日致电公司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电话无人接听。
曾多次转型失败 新能源布局是否“病急乱投医”?
记者梳理发现,此前美尔雅就曾多次尝试转型,但均以失败告终。
2016年,中植系入主美尔雅,此后,美尔雅数次伺机转型。2016年民间金融大发展之时,美尔雅拟与中植集团共同投资设立黑龙江中植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但是后来交易中心不了了之。
随后美尔雅又开始寻找新的转型方向,直到2020年决定转型医药领域。2020年12月2日,美尔雅拟以2.3亿元收购众友股份旗下的青海众友100%股权。资料显示,青海众友是一家药品零售企业,拥有48家连锁直营店,预计每年可为美尔雅增加近2亿元营业收入。
2021年7月9日,美尔雅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的议案》。对于终止重组的原因,公司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标的公司涉及的子公司和门店众多,分布于全国多个地区,尽职调查过程及交易方案细节磋商较为复杂等原因,公司未能在原计划时间内完成标的公司的尽职调查工作。此外,随着尽职调查工作的逐步推进,发现标的公司众多子公司盈利能力、规范程度有所不同,导致拟收购标的公司的资产范围、交易作价、业绩承诺等商务条款需要重新洽谈沟通。但截至目前,虽经各方多轮努力、积极磋商,以上事项仍未形成一致意见。
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实力较弱,无论是现金储备、资产规模还是公司市值都比较小,制约了公司的转型。
美尔雅屡次转型是否和公司业绩承压有关?
2022年一季报显示,美尔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9.99万元,同比大幅下滑11914.17%。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参股公司美尔雅期货有限公司2022年一季度业绩较去年同期下滑,导致公司从参股公司获取的投资收益减少所致。
2021年度,美尔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5.20万元,较上年下降82.56%。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2020年度处置黄石磁湖山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99%股权导致2020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大幅增加所致。
记者梳理公司近十年年报发现,从2013年到2020年,美尔雅已连续8年扣非净利润为负。
对此,美尔雅也坦言,目前服装行业增速放缓,行业利润空间收窄,纺织服装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公司现有业务增长压力较大。同时,上游原材料和资源要素的价格上涨,人工成本的逐年递增,也使得整体生产成本有所增加,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生产经营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及其防控措施对公司的生产和经营造成影响。
透镜公司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现在新能源处于产业发展的风口,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能源价格可能会有波动。经过多年的观察可知,一家公司跨界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恐将面临失败。
(编辑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