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人生哪年拍的
1996年。
上海某电视台曾经拍摄了六集电视纪录片<<股市人生>>在全国辗转播放,当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股市人生>>的拍摄,他们首先寻访了上海第一代股市大户这个特殊社会群体,摄制组到公安查询户口资料,还在天津,南京等地摄制了几百个小时的素材,但是,限于电视片容量和其他种种因素,<<股市人生>>上影时,仅用了一个半小时的素材。其中还有大量的真实情景并没能在电视片中呈现。
20多年过去了,其间,股市潮涨潮落,股民们哭哭笑笑,当股市这个经济载体已经和千千万万中国人共命运同呼吸时,当我们的时代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时,回顾在改革这场"第二次革命"中领先进入股市的人们的人生体验,对当今广大关心股市发展的人们来讲,或许会是一种借鉴。
什么样的家庭资产配置适合中国人
我为大家介绍一个具体的配置方法——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
这种配置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投资渠道、投资品种各不相同的账户,下面南南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第一个是日常开销账户也就是要花的钱,一般为家庭3-6个月的生活费,占家庭资产的10%。这部分钱主要是放在货币基金以及一些银行活期储蓄中,因为其具有随用随取,收益稳定的特点,方便保障家庭短期支出等流动性需求较高的开销。
但这部分钱的占比不宜过高,过高的话会导致无法做其它投资。
第二个是保险账户也就是保命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这个账户主要以意外伤害、重疾保险等为主,保障家庭突发的大额开销。
这个账户平时可能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往往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避免家庭因急用钱陷入四处求人借钱的窘境。
第三个是投资收益账户可以为家庭资产创造收益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30%左右。
这部分钱主要是合理配置一些股票、基金以及房产等有风险但能创造出高回报的部分,最重要的是在自身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进行投资,也就是说无论盈亏都不能对家庭有致命性的打击,这样才有利于后续从容抉择。
另外,也要注意合理配置,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往往大大高于分散投资。
第四个账户是长期收益账户也就是保值增值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40%。
这部分钱主要是保障家庭成员的养老金、教育金和留给子女的钱等,所以要保证本金能够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可能对收益的要求不一定很高,但要是长期稳定的。
这一账户最重要的是,首先不能随意取出使用,防止因为一时需要买车或者其他支出就轻易取出这部分钱;
其次每月或者每年都要固定存入一定的金额,这样才能积少成多,避免日常花销过度。
当然,家庭资产配置并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确定各项资产的配置比例。
各项比例或许会因家庭而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合理的家庭资产配置,让资产抵御风险和通货膨胀、保值增值让生活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的愿望是相同的。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如果你喜欢南南的回答,记得给南南一个关注、点赞和留言噢~
中国人最真实的收入怎么样
真实收入,以山西太原为例,算是二线末尾城市吧!大部分人都是3000-4000这个水平,还有的更低的在2000-3000这个水平上。
我听过更低的,一些小学的代教老师,真的是很惨,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干的活儿不比那些正式入编的少,甚至教学质量也不比他们差!
但是收入只有1400元每月!比扫大街的都低!扫大街的每月也有2000多,情况就是这么现实!
其他诸如一些小企业基层员工,大部分都是2000-4000这个水平。
经理级别能上5000,好点的6、7000的样子,能达到8000的少之又少,5千还是有一部分的,3千左右的大多数,一平均就没有真实性了。
当然也有月入过万的工资,不过真的很少。以前有卖房子的,卖汽车的,跑药的很多月入过万,但也不是每个月都能达到。
部分有搞软件,搞信息服务的,听说也能月入过万,但是疫情这三年,好多企业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过万的工资最近很少听说了。
前几年,煤炭景气了,东煤,西煤下坑的工人也一个月好几万,太钢据说被收购了,很多人工资都一万大几的。企业里面总监级别的有1万的,2万的都有,总经理级别的就不用说了,那是人上人了,每月至少在3万以上。
但这些人在太原人极少数,占比很小的。
前几天,看到某机构发的25城工资8000多,我觉得真的很可笑,太原平均工资能上8000元,简直就是搞笑了,也只能说这些机构别有用心了。
太原没有什么企业,很多国企重工业效益又不好,大部分工作除了销售就是保险,哪来的那么多8000多,说实话,这些人根本不懂民间真实情况,信口开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