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越穷越要去大城市买房,你没听错,越穷越要在大城市买房,为什么?还记得江西周公子说吗?
江西周公子炫富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他在朋友圈中高调表示,自己明明三本毕业,却可以靠家里资源进入江西省有名的国企工作。不仅如此,他还嘲笑那些曾经刻苦读书的同学,现在还是要拜托自己来找工作。
确实,周公子的行为让人感到气愤,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那些话就是当前穷人正在面临的现实。
这样的事实一直存在,只是绝大多数人不会仔细思考这些问题,直到被他人戳中痛处时才恍然大悟。
很多人可能以为自己不算穷人,但是你知道吗?2022年的招行最新年报显示,我国81%的财富掌握在2.25%人的手中,而剩下的97.75%的人仅占总财富的18.62%。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财富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越穷的人就越要去大城市奋斗,越穷的人就越要在大城市扎根买房,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逆袭。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其实,这样的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很多时候,如果你没有进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可能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出身给自己带来的局限性。
我有一位朋友,她今年刚刚考上某985大学的博士。在我印象里,她是一个非常刻苦的人,从小喜欢书法,一直致力于书法研究,她一直觉得自己非常优秀。
但是读了博士才发现,同学很多都是书法世家出身的,无论是资源还是眼界,自己都和别人没法比。
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毕业后,我曾经进入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在普通人眼中,这份工作体面、收入稳定,是难得的好工作。
但是进入单位后我发现,单位领导的孩子基本清一色都被送到了国外读书,他们在国外买房工作,根本不把我这份好不容易考来的工作放在眼里。
这时你会发现,在你眼中通过努力得来的“好东西”,在资源广阔的人面前简直不值一提,你的骄傲甚至只是他们的备用选择。
其次,选择在大城市工作,工作的机会也相对较多。我有个堂弟是IT行业的,刚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疫情,于是就留在老家这个三线城市先找了一份工作,每个月5000块钱,外加提成。在老家,这样的工资已经很不错了。
疫情结束后,堂弟不顾父母反对辞掉工作,选择去深圳发展。由于有工作经验,堂弟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仅仅半年的时间,他就在深圳站稳了脚跟。
和他聊天的时候,他还透露自己准备在深圳买房,哪怕是一套小房子。在他看来,深圳的工作机会更多,即使有一天失业了,他也能够重新开始。而且在深圳,自己的发展前景也会更加广阔。
虽然在深圳买房很难,但是在深圳买房是一笔很值得的投资,他本身家庭条件不好,却可以靠这个拼一把。
再次,大城市相对来说更加公平。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到哪都逃不了人情。但是相对小城市来说,大城市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一些。
无论是考试、找工作还是晋升,大城市也会相对来说更加公平。换个角度想想,同样的能力,可能不一定能在小城市发光发亮,但是却能走上大城市的舞台,得到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薪水。
而大城市的房价往往也和工资水平挂钩,反而是一些小城市,工资很低,但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却出现了更高的房价。
最后,在大城市买房可以有机会实现阶级跨越。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的阶级是固化的。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也就是指“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如果你一直停留在某个阶级的舒适区里,就永远不会实现阶级跨越。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大城市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公平、更广阔的舞台,在大城市中,一个人可以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有些职业的发展确实在大城市更有前途,在大城市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有可能靠自己的能力实现阶级跨越。当然,这种阶级跨越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实现的。有时候,阶级跨越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我有位发小,她原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家乡,她的生活轨迹本来也应该和我们一样,读高中、读大学,最后回到家乡工作。
但是上初中的时候,她父母选择去北京发展,几年后就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现在她人在新西兰,已经拿了卡。
或许,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努力给下一代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然而,下一代的起点就会比我们这一代要高出许多,他们可以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越穷的人越要到大城市买房”的说法也是具有一定道理的。不过,这样的人生态度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
在西方教育体系中,哲学教育从孩子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了。哲学不是一门实用的学科,但是却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关系。
西方教育不会为孩子的人生提供一个具体的答案,但是却为他们提供了思考的方法。
因此,西方人往往会更注重个人发展。亚洲国家的文化不是这样,亚洲国家“内卷”是出了名的。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也随着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自我价值,开始思考内卷是否必要。
显然,人生是有无数种可能性的。有的人思想比较传统,他们更愿意走绝大多数人选择走的那条路,希望能够突破阶级的局限性,收获一个成功的人生,那么他就比较适合加入“内卷”的潮流。
有的人则不是,他们更注重自己内在的价值,不在乎外界的评价,也没那么注重物质生活,这样的人就比较适合“躺平”。
总而言之,每个人在这个时代中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没有谁对谁错,我们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