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让在线教育行业取得快速发展,一些头部K12在线教育公司收获了千万级新增注册用户。业内认为,K12教育培训未来将是万亿市场,而在线教育将占50%的市场规模。
在线教育迅猛发展,也引起监管层注意。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K12在线教育头部公司测评报告,选取15家K12在线教育头部公司,以教育部等部门监管政策为依据选取8项测评指标,并结合问卷调查和从业者深度访谈开展测评。
学霸君1对1的前身可追溯到2004年成立的问吧教育。2013年,创始人张凯磊重新创业,创办了学霸君。学霸君是一款题库类APP,主要功能是拍照搜题。本次测评的多个机构,包括作业帮直播课、一起学网校、猿辅导都是以题库服务起家。这些题库类产品之所以转型为教学类产品,是因为收费模式不清晰所致。
多项合规测评不合格
全部测评对象中,学霸君1对1的不合格指标最多,合规风险最大。
首先,学霸君1对1仅公示了很少的教师资质信息。根据公开信息,到2019年初,学霸君的1对1教师注册数近4万名,但其官网仅公示了33名教师的资质信息,且“隐藏”在“首页底部—加入我们—我们的老师”这个三级页面。
这与在线直播一对一的产品特点有关,即没有标准化的教学产品,因此网站不会公布标准化的课程介绍。此外,一对一机构聘用的教师人数多,教师流动性大。这些都导致在线直播一对一机构的师资公示情况普遍不好。
其次,学霸君1对1存在聘用中小学在校教师兼职的情况。这与其产品历史和发展策略相关,将在后面详述。甚至机构本身难以甄别兼职教师是否为中小学在职教师。
第三,校外培训类在线一对一机构都包括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辅导课程,因此直播结束时间晚于21:00,对于小学初中学生,客服会提醒上课时间不宜过晚。
最后,在线一对一机构的授课时间灵活,课耗更大,一些接受测评的在线一对一机构都在出售60课时以上的课时包,学霸君1对1在售80、120、140、160、240课时包。这又会带来什么运营风险?
运营靠“造血”不靠“输血”
题库类产品要想获得市场占有率,需要拥有学校资源,尤其是与教师搞好关系,据报道曾有题库类产品为了占领市场向学校教师支付补贴。学霸君创业之初,张凯磊利用他担任股东的天津华英学校,借助该校35000名学生对产品进行线下测试。2015年后,学霸君APP开发了老师答疑的付费功能,着力开发二三线城市公立学校的优秀教师,这些教师酬劳相对较低,但在单一知识点方面的授课能力较强。一段时期内,与学霸君签约的教师达3000多名,从而实现了在几分钟内回复学生的提问。
2016年,学霸君1对1上线,由于教学类产品可以预收大额学费,从而使学霸君的营收大幅增长。2017年初,学霸君签约教师5000人,月收入近100万元;2018年初,收入已达到3000万元。到2019年初,学霸君的1对1教师注册数近4万名,付费用户5万余人。
正是因为学霸君的题库类产品聚拢了大量在职教师,因此不难理解学霸君1对1为何也出现了大量在职教师。但这些在职教师的准确身份、教学质量并不透明,一线城市的名校教师由于监管严格、自律性高,参与兼职的现象不多。
在线一对一机构的师资质量普遍良莠不齐。很多是在校大学生,只是将线下家教的场景复制到了线上。学霸君1对1对外声称其教师为专业教师,是对行业能力的一个提升,但仍无触碰了政策“红线”。学霸君以前就曾遭遇合规风险,2015年时,因疑似侵犯百度文库的题库,学霸君APP被百度手机助手下架,导致公司损失了1/3的用户。
但学霸君1对1更大的风险在于其经营策略。在线一对一机构高度依赖师资保持用户黏性,这意味着师资高流动背景下,学员流失的可能性变大。而学霸君1对1一次性收取80-240课时、每课时120元以上的学费,2019年初,学霸君1对1的客单价高达2万元左右,让其可能面临较大的退费压力。
学霸君成立至今,分别在2013年获得500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2014年获得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2015年获得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2016年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至今近4年没有公布最新融资情况。
其直接竞争对手掌门1对1在2019年2月获得3.5亿美金E-1轮融资,溢米辅导在2020年3月被线下头部机构精锐教育收购,海风教育在2019年6月与好未来投资的轻轻家教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可以继续得到资金支持,甚至师资的共享。
一方面,在线一对一机构的教学产品缺乏标准化,导致用户留存率不高,另一方面,在线一对一机构又一次性收取大额学费,如果“一次性不得收取超过60课时学费”的政策要求“硬落地”,将对公司现金流形成“夹击”,带来的较大压力。仅靠融资“输血”无法实现可持续增长,一旦政策收紧,融资困难,如果机构没有通过提高教学水平留住学员,到时候“裸泳者”将浮出水面。
(责任编辑:解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