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0日,根据环球网报道,印度前首席经济顾问说,2008年后差不多十年,中国在全球市场中放弃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达到了1500亿美元,但是印度只吸收了不到10%。大头被谁给拿了呢?英国《金融时报》就说了,大头主要是越南、孟加拉国。都是老熟人不说,跟我们自己的印象也非常符合。
最近几年,互联网上忧心忡忡的人好像变多了,他们认为我国的一些产业尤其是服装鞋帽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往东南亚转移得太多了,钱和产业跑了不少,好多人还因此没了生计,所以这个转移可太可怕了,长此以往下去,国家竞争力都别说提升了,不往下掉都算美国人中了邪。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观众老爷们大家好我是解密狗,本期解密狗就跟观众老爷们聊一聊我国的产业转移到底都转移了点啥,是不是转移过去以后跟我们就没关系了,一毛钱都挣不到了,转移走了以后,我们的产业是不是就不挣钱了。长按点赞按钮,咱们马上发车!
“眼高手低”的印度
印度为啥没吃到大头呢?这个问题解密狗在之前的视频里已经聊过很多次了,本期就简单总结一下,有兴趣的观众老爷们可以翻看往期视频。印度最想要的腾飞模式,是用自己特别发达的第三产业,比如IT业反哺落后的制造业。所以实际上印度压根儿就没想过也没想好怎么承接。
而且实际情况也不允许它大规模承接。印度目前的法律和土地制度对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常不友好。土地都是私有的,政府征地难上加难,盖工厂就费劲。不光盖工厂,修高铁、发电厂什么的也费劲,基础条件和设施都不给力,也就没法更好地承接了呀。再加上印度文盲多,性别权益不平等带来的妇女工作参与率全球倒数等等,所以印度没吃到大头也不是什么特别稀奇的事儿。
不过印度这两年也在反思,反思什么呢?反思中国和越南到底谁才是它的竞争对手。而且答案已经越来越倾向于越南了。啊不得不说,印度这个确实是有效反思。只不过哪怕是反思成功,开始脚踏实地地往前走,先不说多久能追上,落后于本不该落后的对手这个事实,怕是谁也没法忽略吧?
我国的产业链为啥要转移走?
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主要是从2008年后开始的。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货卖不动了。那咋办呢?只能是压低成本了。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的大头就是工人工资。所以很多企业被逼寻找工资更低的地。但是,08年以后立即向海外转移的企业还不多,承接转移的地区,主要是我国中西部。
为啥呢?因为虽然当时越南、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工人工资低,但是素质也低,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缺乏配套的因素,所以一开始还没怎么往出转。但是到2014年开始,我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就开始猛增了,根据商务部数据,2015-2019年中国制造业年均对外直接投资是2010-2014年均值的2.2倍,是2003-2007年间均值的16.6倍。也就是说,从2014年以后,我国东部地区的制造业才开始向东南亚等其他国家转移。
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首先就是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东南亚各国都遭受了很大的打击,然后它们就意识到了,实业才能立国呀!于是纷纷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优惠政策是一波接一波地搞,就是为了发展制造业。比方说越南的“四免九减半”税收优惠减免制度,只要能提供3000个以上就业岗位,或者投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或者年销售额达到5亿美元,那就能享受。
其次,我国制造业综合成本开始上涨,主要的表现就是人工费用上涨。到2019年,哪怕印尼、泰国、越南、印度这四国的铁路公路运费综合起来都比我们贵,但架不住人家工资便宜呀。拿平均工资来说,印度是我国的38%,印尼19%,泰国43%,越南28%,这还没算社保。
再次,就是贸易壁垒。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我国早就已经成为美国、印度等成员国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国。国外老是这么搞事儿,企业自然是要想法子的。去海外投资设厂,不再是made in China了,就能规避不少。而且有些国家比如柬埔寨、肯尼亚,人家是跟欧美签了关税最惠待遇的,收的税还特别少甚至压根儿就不收税,那你看,人工又便宜、税收还低,还不怎么怕被调查,对很多企业来讲那简直就是“风水宝地”了。
最后,就是中美贸易摩擦,也就是俗称的贸易战。这也加速了我国产业向海外转移的脚步。比方说2019年广交会的调研数据就显示,有76.5%的企业反映,国外的大客户都怕贸易摩擦升级,大订单变成了小订单,有的订单甚至就没了。如果要是持续受影响,那没办法,就得考虑把企业搬走了。
当然,美国一手挑起的贸易战肯定不能只计较这一城一池的得失,如果算总账的话,其实目前为止,贸易战并没有完全达到美国想要的目的,2022年中美贸易总额破了记录,总额达到6906亿美元,美国逆差增加8%,达到了3829亿美元。
本来是想让我们少赚点,它们多赚点,结果到现在,我们赚得还更多了。这就给了解密狗一种奇妙的感觉:不打那全输了,打还能少输一点,唉……还是打吧!
转移走的都是啥企业?
总的来说,就是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2014年开始的的确确在向海外转移。那么转移出去的企业是什么性质呢?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外资企业。比如耐克、阿迪达斯、优衣库等等。这个好理解,人家一开始来,就是冲咱这儿成本低,后来成本慢慢变高了,那人家就再去寻找成本更低的地儿呗。
另一类,是专门做出口贸易加工的企业,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的“三来”企业。外国公司下订单,它们就做。这些企业可不跟格力一样掌握了核心科技,所以对成本十分敏感,所以往东南亚转移的也比较多。那么这些企业分别属于哪些行业呢?根据商务部数据,2014年,开始,有6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年度对外直接投资额已经超过了年度吸收外资额,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出现对外净转出了。这6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生产7类产品: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玩具、家具、塑料制品。那么这7类产品转移走了,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呢?
对我们有多大影响?
根据统计,毛巾被套服装鞋帽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等等等等这7大类产品,我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高峰在2013年,占38.3%,世界绝对第一。后来就慢慢走低了,到2018年的时候占多少呢?34.1%。虽然跌了4.2%但依旧超过第二到第十加起来的所有份额。所以解密狗保守一点估算,到2022年底,我国占全球的份额应该不会低于30%,肯定还是绝对领先。
只是这个数量太庞大了,全球的4.2%甚至更多,足够让一些国家单单靠这个就赚得盆满钵满了。所以总的来讲就是,转移了没有呢?转移了,转移了多少呢?从比例上来看,真不算多,可从数量上来看确实不小。怪不得范厨师的头越来越大呢!
从具体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到,玩具涨了不少,但箱包、鞋、服装位列跌幅前三名。那么是谁吃掉了这些跌了的份额呢?2019年,我国服装在欧美市场占有率分别下降14.7%和10.2%,而孟加拉国在欧盟的占有率上升了10.2%,越南在美国的占有率上升了7.8%。而越南和孟加拉国已经成为目前全球纺织品出口第二和第三大国,所以这么一看还是很明显的,转移出去的大头基本就是被越南和孟加拉国吃掉了。那么问题就又来了,转移出去这么多,是不是钱全被这俩国家给赚走了呢?
产业出去,还能赚钱回来?
想要生产纺织品,光有工人那肯定不行,还得有设备和原材料。那么这些个东西,越南和孟加拉能自己包圆吗?答案是不行。先看越南:
越南在2021年进口商品品类排名前十的不光有电机、设备、计算机、机械设备,甚至还有针织或钩编面料、棉花。那么这些产品都是从哪儿来的呢?根据我国海关公布的2021年数据,我国是越南最大的中间产品供应国,占越南进口总额的41.5%。中国驻越南大使熊波表示,越南约54%的机械设备及零部件、52%的纺织皮革原辅料都来自中国。越南原统计总局局长阮碧林也表示:“我们依赖来自中国的原材料。”
就是说虽然我们的产业链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了越南,但越南还真没有把钱都赚走,大部分的机器和原材料都要进口,甚至还都得从我国进口,那这个就比较尴尬了。根据越南统计局数据,2022年前10个月越南对中国贸易逆差537亿美元,增长18.8%。所以如果硬说越南就是赚了个加工费,感觉都不是很过分,而且赚来的加工费有相当一部分还都买了我国的东西。而且,2022年越南吸引外资总额是277.2亿美元,中国大陆排第三,香港特别行政区排第四,台湾省排第五。也就是说哪怕是外资挣的那部分钱,我国资本也能分不少。那这个就更尴尬了。如果解密狗是越南人的话,那我对这个现状肯定不是很满意。
再看孟加拉国:
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孟加拉国营商环境指南(2021),2019-2020财年,孟加拉国前三大类进口商品分别是纺织品、矿产品、机械和机械制品,进口额分别是92.8亿美元、71.3亿美元、70.6亿美元。我国仍旧是孟加拉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占25.2%。也就是说,孟加拉国跟越南一样,硬说它只赚了个加工费,还是不过分。
而且根据商务部数据,2021年,我国对孟加拉国进口10.5亿美元,出口241亿美元。这还是跟越南一样,赚来的加工费有相当一部分还都买了我国的东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1年孟加拉国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只有17.2亿美元,根据商务部数据,2021年,我国企业对孟加拉国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293.2%,达到了12.6亿美元。虽然统计口径不太一样,但也是跟越南一样,外资挣的那部分钱,我国资本依旧能分不少。所以如果解密狗要是孟加拉国人的话……还不如越南,算了算了……
还有一个数据能够佐证,就是根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2022年中国缝机行业经济运行快爆》,2022年,由于越南、孟加拉国等重点市场需求回暖,我国的刺绣机出口量增幅高达40.83%。
所以总的来说,就是虽然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自2014年起向东南亚转移了不少,助力了越南、孟加拉国的经济增长,但因为这些国家普遍在原材料与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是向我国大幅进口,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干活的工人多了,那需要的机器就多呀。卖缝纫机、刺绣机,总比卖T恤、帽子强,而且还挣得多吧?我们虽然转移走了部分产业,但实际上还反过来助力了我们的产业升级呢。
我们的产业是怎么升级的?升级到什么地步了?
依旧是毛巾被套服装鞋帽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等等等等这7大类产品所属的标志性的6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看看咱们是怎么搞产业升级的:
首先就是技术水平的提升。2019年,我国这6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达到了1001亿元,是2003年的20倍,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21.3%,2018年的专利申请量8.5万件,是2003年的20倍。
这些方面的投入,带来的就是生产自动化的程度提高了。资本劳动比这个数据,就能很好的体现。什么是资本劳动比呢?资本劳动比又叫做资本装备率,你可以理解成每个工人平均操纵的机器价值的高低。一针一线缝T恤的资本劳动比,那肯定是比用缝纫机的要低得多。2005-2018年,纺织服装业和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还有制鞋业等其他5个产业的资本劳动比分别提高了291.3%、242.4%、242.8%、284.8%、216.1%和 229.5%,这就说明这些产业的生产水平那很明显是提高了非常多呀。
技术水平提升了,那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肯定也提升了。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 2019/2020》的数据,目前,我国生产的60英支以上纱线和色纺纱产量分别占全球的80%和90%,高档衬衫色织面料和高档牛仔面料分别占全球的60%和30%。可以说,我国的纺织产业已经完全走上了高端水平的规模化生产。从出口单价上来看,2019年6个行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单价和是2000年的2.85倍。是,越南货是便宜,但是想要质量好点的,那不还得找made in China吗?
当然,光是这些那肯定是不够的。随着相关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许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不仅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并购国际品牌、设立研发机构、建设和拓展海外营销渠道等途径,提升研发实力、扩大自有品牌出口,还不断转变生产方式,逐步走出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困境,开始去国际上竞争了。说到这儿,解密狗最先想到的例子就是安踏。根据2022年安踏中期业绩报告,2022年安踏集团上半年收益259.65亿元,同比增长13.8%,斐乐品牌的收益就达到了107.77亿元,是绝对的中流砥柱。其他品牌方面,大本营安踏涨了26.3%,迪桑特、可隆体育等其他品牌收益也涨了29.9%。
一个品牌一家企业强大了,很容易形成规模化集群。比如浙江省兰溪市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兰溪的纺织业在全国那是大大的有名,是“中国织造名城”、“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全国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棉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中国牛仔面料出口共建基地”,还在2020年被认定为牛仔面料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兰溪这一个地儿的牛仔面料出口就能占全国的七分之一不说,还有35家纺织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就是极高的资本劳动比,国内同行业每万锭纱用工差不多在80人左右,兰溪呢?30个人都不到就行。人家技术先进,自然在行业里起主导地位啊,目前,兰溪的纺织企业参与制定纺织行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6项,主导“浙江制造”团体标准8项。标准都是人家说了算,那你说这钱到底是谁挣得多呀?
关键是,类似的产业聚集地区加快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案例多得那都数不过来。据商务部数据,国家已经认定了440多个各类行业聚集地区的转型升级基地,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型升级基地占比就很大。许多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产业链的整体升级。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多钱,养了这么多人,不是解密狗非要抬杠啊,它越南和孟加拉国想走到这一步,怕是没个十来二十年的压根儿就不要想吧?
中国产业转移的真相
所以说,我国的产业是不是向外转移了呢?那当然是。只不过转移走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外资企业和极其看重成本的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那转移走了是不是就跟我们没关系了,一分钱都挣不到了呢?那肯定不是。越南和孟加拉国一个老二一个老三,都是离了我们连工厂都没法开工的水平。原材料、机器、老板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的人,挣的加工费还得从我国再买大量的原材料、机器或者别的东西,那你说这钱到底是被谁挣走了?转移走了以后,我们的产业是不是就不挣钱了?那肯定也不是。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升级,技术水平提高了,货的质量也好了,价格肯定也就更贵了嘛,而且也开始注重品牌效应,逐渐走上卖牌子的路了。光卖牌子还不够,还要逐步规模化、集群化,不仅要在国际上竞争,还要参与到制定行业标准中去。
说明什么?说明我国早就开始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了,而且已经有成效了,已经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了。这才是我国产业转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