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贺向军 实习记者 李欣彤 报道
年仅46岁的邹建旭成为光大银行今年最年轻的落马高管,而与他共事十多年的老领导朱慧民,已经在一个月前被带走调查。
日前,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原副行长邹建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浙江省纪委监委驻浙商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大庆市监委监察调查。
邹建旭是今年以来光大银行又一名被查的前高管,在他之前,已有多名高管被查。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邹建旭在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任职期间,该分行的党委书记兼行长为朱慧民,早在一个月前的9月23日上午,朱慧民便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光大集团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黑龙江省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
记者注意到,邹建旭与朱慧民的履历高度相似,两人均同时在光大银行郑州分行工作,并同时调任至福州分行、深圳分行,这意味着,两人维持上下级关系长达十余年,此番接连被查,颇值得玩味。
一边是光大银行反腐风暴持续,另一边是其披露的半年报透露出该行零售业务利润骤降、资产质量或存隐疾。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光大银行零售业务实现收入292.80亿元,在同比增长8.30%的情况下,利润仅实现11.23亿元,同比下降近八成,主要原因则是该行零售业务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长,进而挤压了利润空间。
对于前高管接连落马、零售转型是否遇到瓶颈等情况,记者致电光大银行寻求进一步沟通,客服人员表示,已经记录问题,会尽快予以回复。但截至发稿时为止,记者未获任何回复。
深圳分行正副行长接连落马 两人履历惊人相似
邹建旭,男,汉族,1974年8月生,河南鹤壁人,河南财经学院金融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毕业,曾在光大银行多个分行担任重要职位。1996年7月,邹建旭正式参加工作,在进入光大银行之前,其在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鹤壁分行做科员,后任广发银行郑州分行经七路支行经理。
2003年5月,29岁的邹建旭正式进入光大银行郑州分行工作,任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
两年后的2005年7月,邹建旭南下福州,任职光大银行福州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兼公司业务五部、公司业务一部、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2007年7月,邹建旭进入深圳分行,同样任职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经理。2009年8月到2010年11月期间,邹建旭升任深圳分行行长助理,2010年11月至2016年6月,任职光大银行深圳分行的副行长、深圳分行的风险总监。
2016年6月,邹建旭从光大银行转投浙商银行,担任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但三年后,他就被调回总行担任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邹建旭被查的前一个月,光大银行深圳分行的原董事长朱慧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于9月23日被查。两人系河南老乡,均在光大银行郑州分行、福州分行、深圳分行工作,履历惊人相似,这中间或许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0年1月,34岁的的朱慧民进入中国光大银行郑州分行工作,历任支行行长、分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副行长。
2005年1月,朱慧民同样南下福州,任职光大银行分行党委书记,当年6月兼任行长。朱慧民在福州分行开始任职的时间,仅比邹建旭早半个月。
同样是在两年后的2007年6月,朱慧民前往深圳,任职光大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并于当年10月兼任行长。
直到2014年,朱慧民离开深圳分行,当年11月,出任中国光大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这也意味着,朱慧民、邹建旭两人的上下级关系正式结束。
直至落马消息公布,朱慧民在光大系工作了近20年,邹建旭工作了17年,两人共事长达十余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朱慧民与邹建旭,今年以来,光大银行还有多位前高管被查。
今年5月,中国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原副行长秦明犯受贿罪、违法发放贷款罪一案,在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今年8月份,中国光大银行鄂尔多斯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刘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今年6月份,中国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张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零售转型或遇瓶颈 利润下滑近八成
日前,光大银行发布了2020年中期报告,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21.14亿元,同比增长9.03%,受到疫情影响,该行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3.63亿元,同比下滑10.18%。
记者注意到,零售业务一直是光大银行转型的重中之重,而近年财报显示,该行的零售业务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在半年报中,对于零售业务的转型成效,光大银行表示,本行持续推进零售业务转型,报告期末,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2.80亿元,同比增长8.30%,占全行营业收入的40.60%;零售客户总量1.14亿户,增长13.34%;财富客户数89.04万户,增长14.78%;私人银行客户数3.67万户,增长13.82%,客户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本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1.88万亿元,增长10.46%。
客户数量与营业收入不断攀升的同时,光大银行并未提及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该行零售业务的利润已经出现断崖式下跌。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末,光大银行零售业务实现收入546.78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7.56%,而当年实现利润仅为58.97亿元,较2018年的168.55亿元骤降65.01%。2020年上半年,光大银行零售业务实现收入292.8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8.30%,较2018年营收两位数的增幅尽显乏力,利润表现更是令人大跌眼镜,上半年零售业务实现利润仅为11.23亿元,骤降78.95%。
数据来源:光大银行2019年年报
数据来源:光大银行2020年半年报
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光大银行零售业务贡献收入占比均保持在40%以上,而贡献的利润比重却由41.26%降至5.10%。
营收逐年上涨,利润不增反降,这背后或是光大银行零售业务的资产质量不断下行,坏账累计吞噬了利润增长。
记者注意到,2019年,光大银行开始大力计提零售业务的信用减值损失。去年全年,该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总额为489.65亿元,同比增加132.21亿元,涨幅为27.00%,其中零售业务的信用减值损失计提了283.06亿元,同比增加了155.30亿元,增幅高达121.56%,占比57.81%。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光大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的力度加强,计提总额达到305.26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233.79亿元增加了30.57%,其中零售业务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达到181.95亿元,同比增长近五成,占比上升至59.60%。
相比之下,同为股份行的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与光大银行零售业务信用减值损失计提规模相当,但盈利能力更为优异。
招商银行今年上半年零售业务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为209.80亿元,高于光大银行,但该行零售业务贡献的营收达787.79亿元,利润为338.78亿元。中信银行零售业务上半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为192.54亿元,该行的这一业务在实现营收468.59亿元的情况下,利润达到了125.28亿元。
本文由新华融媒·看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线索征集热线:151847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