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南海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神圣且神秘的地方,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办公的地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首长不仅在这里办公,还在这里生活。
中南海和一般的办公地点不同,它规模极为宏大,明清时期被称为西苑,是皇家御苑。中南海就位于故宫西侧,占地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内部大约一半是水域,一半是园林建筑。
建国初期,除了核心领导人住在中南海中,他们的家人、秘书、司机等人员也大多跟着一起住,因此中南海中非常热闹。比如毛泽东住在丰泽园,周恩来住在西花厅,两位伟人给这两处地点赋予了灵魂和性格。
当然,有关中南海的故事很多,曾经生活在那里的小孩子、工作人员,多年后,记录下无数美好的瞬间。其中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朱德的女儿朱敏等人,回忆生活在中南海的日子,无可避免的都提到电影放映。
中南海中的娱乐生活,春藕斋、紫光阁舞会,西楼大厅电影
建国初期,文化娱乐活动非常少,除了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就是十一、五一等国家官方的庆祝典礼。中南海中的领导人们平时工作繁忙,工作压力非常大,为了缓解他们的压力,中南海中就组织了两种文化娱乐活动。
这两种文化娱乐活动就是跳舞和看电影。延安时期,因为一位外国的记者朋友宣传,党内就开始形成舞会的习惯,这个习惯就被带入到中南海。
中南海的春藕斋和紫光阁,每周会办2次舞会,分别是周三和周六的晚上,大部分领导人有空都会去跳一会儿舞,小孩子们周六放假,也喜欢跑去看大人跳舞。
领导人各有各的习惯,比如朱德喜欢7点半去。朱德有过留学经历,舞姿非常标准,跳一会儿就会离开,因为他习惯早睡,不爱熬夜。
毛泽东习惯夜间办公,他一般10点左右才来跳舞,他跳舞大开大合,但很注重细节,每次一支舞结束,都要将舞伴送回原来的座位旁。零点左右,毛泽东就会离开,返回办公室继续办公。
刘少奇来得也比较晚,大概在毛泽东之后,顺便和毛泽东汇报一些工作。刘少奇在舞会上也有个习惯,最后一曲舞总是留给自己的夫人王光美,可见两人感情好。
舞会上除了跳舞,也会穿插一些表演节目,比如京剧、杂技、曲艺、歌舞等等。毕竟不可能一直跳舞,间隙舞者总要休息。小孩子就非常喜欢各种表演,但他们最喜欢的要属免费的露天电影。
50年代初,哪怕是领袖们的家中,也没有电视机,想看电影,就只有露天电影和电影院两种。通常,中南海会定期播放露天电影,时间都比较晚,大概在10点以后。
露天电影是免费的,小孩子们或者空闲的大人,就席地而坐,或者搬个小板凳出来一起看电影。这也算在中南海中工作的一种福利,住在中南海,或者在中南海工作的人都能免费来看。
中南海中除了免费的露天电影,西楼小礼堂也能看电影,但这里的电影就需要买票观看了。一般情况,西楼小礼堂是周三和周日安排电影,晚上7点30分开始,根据影片的时长,安排当天播放一部或者两部电影。
如果是一场电影,票价是2角钱,如果是两场电影,票价则是3角钱。西楼的电影谁来都要买票,任何人没有特权,毛泽东来了一样是买票才能观看。
刘少奇和邓小平是西楼电影院的常客,两人特别喜欢看电影,几乎是每场必到。西楼播放的电影,和露天播放的电影完全不同,那时候称为“中南海内部电影”。
什么叫做“内部电影”呢?这个词汇对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发展电影产业,电影产业被欧美国家控制,电影资源非常稀缺,尤其是优秀的电影片子,非常珍贵,市面上并不常见。
“内部电影”就是指不方便公开放映的电影。当时国内影片主要有4大来源:
一、电影局(当时主管影片的机构)提交给中央领导人审核的影片。
二、中影公司收集、购买的国产影片、香港影片、外国影片。
三、中国电影资料馆通过交换或者交流,获得的有关国外政治、经济、军事的内部影片。
四、建国前,民间拍摄,并留存下来的老电影。
而所谓中南海内部电影,可以理解为西楼小礼堂播放的电影,或者一些不公开发行的电影。对于领导人来说,观看这些影片,一方面能拓宽视野,了解世界,一方面又能放松娱乐,减轻压力,因此很受欢迎。
江青参演的电影在西楼播放,正巧李讷也在场
西楼属于中南海中的甲级区域,警卫级别很高,普通的工作人员无法进入。如果有工作需要进出,也要持有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的签名的通行证。
但如果你是去看电影,就没有这么多限制,只要你是甲级区域内的工作人员,或者居住人员,不分身份和职务,只要买了票,都可以去看电影。
有一次的中央会议上,邓小平还拿西楼电影票的事情举例,谈干部的作风问题。邓小平夸赞西楼放映电影有三大优点:
一、没有特殊化,不论是谁,都自己掏钱买票观影。
二、首长和机关群众一起看,使工作关系更加融洽。
三、形成了制度和规矩,规定了放映时间、放映地点。
按照每周放2部电影算,一个月至少要放8部影片,当时影片本来就不多,有时候就会出现没有新影片放映的情况。这时候,放映组就会挑选一些老影片播放,甚至还有一些外国的影片。
看有些外国的影片非常麻烦,当时的影片还不流行加字幕,因此有些影片需要外交部的翻译同志在,现场翻译给大家听。即使如此,不少人依旧喜欢看外国影片。
大家买票去西楼看电影,少不了要一起谈论,有两部影片引起的争议最多。一部叫《早春二月》,一部是江青参演的上海旧片(这部片子已经找不到资源了,片名也没留下)。
《早春二月》是50年代的新影片,演员众星云集,主演有孙道临、上官云珠、谢芳等等,所以很火爆,买票观看的首长和机关人员几乎挤满了整个大厅。
看得人多,自然引起的讨论就多。而且这部片子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情感细腻真实,得到了很多首长夫人的喜欢。可是没过多久,这部影片就被扣上了“宣扬小资产阶级”的帽子。
这件事还被周总理知道了,亲自观看了《早春二月》,之后专门找导演谈话。再后来,这部片子就再没有在中南海西楼播放过了。
江青参演的上海旧片,是她30年代拍摄的,那时候她还叫“蓝苹”,是上海知名演员。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江青去了延安,才认识了毛泽东。
当荧幕上出现“蓝苹饰某某”的字时,影厅内有些知道这个名字的观众都很诧异,大家都没有想到今天的影片,竟然和身边熟悉的人有关联。
还好影厅内光线很暗,大家都互相看不清面色,影片中的故事也逐渐展开。蓝苹饰演的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但属于反面角色,影片中举止轻浮,追求财富和地位。
这部影片的核心思想,应该是想讽刺上海都市物欲横流的场面。影厅的观众越看越感觉不对劲,但电影没有结束,大家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看。
电影散场时,王光美起身回头,准备离开,余光却看见李讷也在场,惊讶之余没忍住大声说:“这个片子的内容我们事先不知道,服务科的同志也没说。”
安静的大厅中,王光美的话清清楚楚,话音一落,气氛瞬间凝固,众人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幸好邓小平也在场观影,出来解围说:“算了,算了,都快回家吧!服务科以后不要放这个片子了。”
这件事其实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江青已经参加革命多年,身份又比较特殊,所以这种有负面影响的片子,还是不放为好。事情就这样风平浪静地过去了,没有再引出什么水花。
毛泽东、周恩来请大家看电影
中南海西楼除了播放一些需要买票观看的电影,还有一部分专供首长们看的“工作片”。什么叫“工作片”呢?就是涉及一些国家机密的真实纪录片。
最典型的是1964年,中国有关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片。这部片子从1961年开始拍摄,记录了3年多时间,准备、实验、爆炸原子弹的机密内容。
这部纪录片的机密等级就非常高,只有中央的高层领导才能观看。1964年12月,由几名部队武装干部护送到西楼,再进行放映。
放映的时候,只有中央领导才能在场,负责值班和服务的工作人员,影片开始后也都要尽快退出影片放映大厅。当然,除了这部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片,还有一些其他纪录片,保密等级各不相同,适宜观看的人群也不同。
比如有一部工作片,记录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在监狱改造,出狱后的生活,这部片子也很少有人看过。
除了国内的机密工作片,其实中国和其他国家也会互相置换资源,首长们还能看到一些国外的机密影片。比如苏联的《第41》、《雁南飞》 等等。
这些机密影片,可以让领导人更真实的了解国际形势,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作出更准确、正确的判断。
毛泽东来西楼看电影的时候并不多,一方面他工作忙,一方面他有自己看电影的场所,和自己住处一墙之隔的含和堂。毛泽东偶尔会收藏一些经典的影片,花钱将影片拷贝过来,方便观看,也方便收藏。
舞会结束后,春藕斋的免费电影,有些就是毛泽东招待大家看的。逢年过节,毛泽东跳完舞也会留下,和大家一起看电影。那是春藕斋最热闹的时候,大家人人搬着椅子凳子,围在毛泽东身边。
毛泽东也有自己看电影的时候,根据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人员回忆,毛泽东看过不少美国影片,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苏伊士》、《基督山复仇记》等等。
毛泽东晚年看香港的影片比较多,据说他喜欢动作片,看过李小龙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等。毛泽东还有几次单独请人看电影的记录,比如他曾请过自己的秘书田家英和家人一起来看电影。
这种时候,毛泽东就是不是单纯请人看电影了,他是为了和人谈话,也是通过电影的内容提醒一些事情。
周恩来工作很忙,他几乎很少以休闲娱乐的视角去看电影,更多以文化发展和政治建设的角度去看电影。就比如,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的纪录片出来后,周恩来专门邀请一部分重要党内领导观看。
周总理是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国家中央部门的领导意识到,科技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除了重视影片的引进和观看,毛泽东、周恩来也十分关注国内电影事业的发展。两人先后都去过长春电影制片厂视察。
1958年,毛泽东去吉林视察,专门去参观了长春电影制片厂,还和制片厂中演员、录音员进行合照,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好地作品。
毛泽东进入摄影棚观看拍摄的时候,看见一些花花草草的道具,他忍不住开口询问:“都是假的?”工作人员回答:“都是假的,连树皮也是订上去的。”
毛泽东幽默地调侃:“拍电影要允许弄虚作假嘛。”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蕴含了毛泽东对电影事业发展的开明心态,同时也能看出毛泽东对未来电影事业发展的担心。
1962年,周恩来视察长春电影制片厂。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那段时间译制片的数量大大减少,为了鼓励国内文化事业的发展,周恩来携邓颖超去视察长春电影制片厂。
毛泽东和周恩来两位首长,都着眼于大局,因关心中国的文化发展,而努力推动电影事业的发展。如今,影视行业再次遇到寒冬,如今缺少的不是作品,而是优秀的作品。希望中国电影事业,能有好的创新和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