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财经资讯 >

a股买卖一次交易费是多少(每一单交易都决定生死)

2023-04-18 13:39:54 财经资讯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每一单交易都决定生死

为防止公司犯错,黑石不成文的规则是,只要犯了一次大错,就必须离开,没有第二次机会。即使是公司高管,施瓦茨曼也不放过,怒吼、咒骂,因与他吵架而离开黑石的高管据说可以组一支美式棒球队

  北京,人民大会堂。66岁的美国黑石集团董事长史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以私人名义向清华大学捐赠一亿美元,并承诺再筹集两亿美元,共约合18亿元人民币成立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

苏世民是施瓦茨曼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字,捐助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知华”的美国人或其他学生、学者。

每一单交易都决定生死

  施瓦茨曼说,中美两国到对方国家留学的学生比例是悬殊的8:1,大多数美国人对快速发展的中国知之甚少,他准备从2016年起,每年资助200名大学生(主要为美国学生),拿全额奖学金,到清华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硕士课程学习。

  这一项目有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境外资金慈善项目。该计划的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很多前世界领导人,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鲍威尔和赖斯等等。在项目的启动仪式上,分别宣读了来自中美元首习近平和奥巴马的贺信,副总理刘延东现场致辞。

  当天,这一消息登上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被各类媒体广为传播。捐款捐得如此高调,有人据此猜测,施瓦茨曼此番善举可能没有那么单纯。不管施瓦茨曼是否承认,至少,施瓦茨曼在中国一跃天下知。

施瓦茨曼头发稀疏,长相平庸,表情平淡,甚至有些羞涩,眼神里总是闪动着难以琢磨的目光,不要被他的外表迷惑,他在生意场上是个既贪婪又无情的家伙,在美国400富豪榜中排在第63位,净资产约为65亿美元。他始建和掌管的黑石集团(Blackstone,又称“百仕通”)是美国最著名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调动着数百亿美元的资产。中国人大多都买过公募基金,与公募相比,私募股权投资在金融界更以凶猛掠食著称,惯常的手法是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的私有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就已经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资产管理业务,是一种高效率的赚钱方式。

每一单交易都决定生死

  只有一名雇员的黑石

  施瓦茨曼对于金融的爱好与决心很早就显现出来。

  施瓦茨曼大学就读于耶鲁,结识了众多豪门同学,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和他是同一届,同住在一栋宿舍楼。1969年,施瓦茨曼给自己的偶像哈里曼写了一封求交往的信,哈里曼是罗斯福总统得力的外交助手,他被施瓦茨曼信中诚恳、仰慕的言辞打动了,随后,邀请他共进午餐。施瓦茨曼专门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正装西服,哈里曼家住在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对面,墙上挂着印象派的美术作品。豪宅、美食、地位、财富,哈里曼的一切构成了施瓦茨曼最初的“美国梦”。

22岁时,施瓦茨曼从耶鲁大学毕业后,考进了商界精英的摇篮——哈佛商学院。在这里,施瓦茨曼给同学留下了精明、自信、事业心强、控制欲强的印象。哈佛毕业以后,他在一间小公司呆了几个月后就进入了华尔街著名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施瓦茨曼的商业才华得到了锻炼,并且结识了很多金融圈子里声名显赫的人,这其中就有原雷曼兄弟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彼得森很器重施瓦茨曼,认为他是与自己最为互补的同事,两人结下了亲密的私人关系,31岁那年,施瓦茨曼被推选为雷曼兄弟最年轻的合伙人,前途光明。

每一单交易都决定生死

  上世纪80年代,在雷曼兄弟内部斗争中,彼得森被排挤出局,施瓦茨曼也递交了辞呈。

  1985年施瓦茨曼和彼得森各出资20万美元,创建了“黑石”公司,运作私募股权投资以及咨询等业务,彼得森任总裁,施瓦茨曼任CEO。“黑石”源于两人名字,施瓦茨(Schwarz) 在德语中有“黑”的意思,彼得(Peter) 在希腊语中意为“石头”。

  创建之初,公司只有一名雇员,充当彼得森的秘书,除此之外只有几张桌子。其实两人都已经不差钱了,彼得森成名较早,施瓦茨曼通过出售持有的雷曼股票也挣了约650万美元。之所以仅投入了40万美元,是因为两人约定在这笔钱花完之前如果公司还未赢利,那就意味着失败。

  波士顿谈成的20美元“生意”

  公司开业后,和在雷曼时一样,彼得森凭借超强人脉招徕生意、与客户沟通,施瓦茨曼负责项目执行部分。

两人精心撰写了自荐信,寄给了数百位潜在企业客户,但是回信寥寥。其中有一封信是德尔塔航空公司基金寄来的,施瓦茨曼拉着彼得森一起就去了,结果出租车司机在离目的地半里远就让他们下了车,两人顶着酷暑,大汗淋漓地走到基金公司。基金公司两位高管给他们要了两杯自费的咖啡,东拉西扯一顿就打发他们走了,施瓦茨曼气愤地说,“他们之所以想见我们,只是因为我们的名气。”

每一单交易都决定生死

  另一次,在波士顿,他们连客户的门都没进去,在倾盆大雨中等出租车回家。施瓦茨曼趁一辆出租车等红灯时,以20美元为代价说服乘客让他们拼车,这成了他们在波士顿谈成的唯一一笔“生意”。

  虽然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在业界名气不小,但还是很少有人选择信任黑石这家新公司。在被18家最有戏的机构拒绝后,施瓦茨曼感到绝望。

  一次机会,施瓦茨曼去拜访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英国保诚集团,这家大公司与私募股权股资的老大哥KKR关系密切,连施瓦茨曼也认为希望渺茫。

  不过,保诚没有拒绝他们,而是提出一份“不平等条约”。本来,黑石募到客户资金后成立基金进行经营,可以收取管理资金总额1.5%的管理费,如果投资成功,还可以分得一部分利润。但是保诚为黑石划定了一条及格线,只有基金的年复合收益率高于9%时,黑石才能分得利润。保诚还要瓜分黑石与基金业务无关的并购咨询业务净利润的四分之一。

  黑石答应了这桩合作。保诚只投了2500万美元,但保诚的金字招牌为黑石下一步募资增加了筹码——初创企业最缺的信用。

  日本之行募得1.75亿美元

  保诚在日本名气特别大,施瓦茨曼了解到野村、大和、日兴等日本大券商都非常希望到华尔街开展业务,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日本。

  施瓦茨曼在第一波士顿信贷银行的牵线下会见了日本第三大经纪商日兴证券公司的首席副总裁神崎康夫。神崎很有兴趣,并希望保密这次会面,但是第一波士顿转脸就为黑石安排了与野村的会面。

  施瓦茨曼很为难,不见野村的人就等于堵住在日本的半条路,见了野村就等于背弃了与日兴的约定。施瓦茨曼和彼得森一直等车开到野村楼下还在犹豫,最后他们在车里给神崎打电话坦白,神崎这时也很直接,立刻问他们到底想在野村募到多少钱,施瓦茨曼和彼得森商量了几分钟答道,要一亿美元。神崎回答“成交!”

  遵从日兴的建议,施瓦茨曼上楼客客气气地见了野村的人。

  施瓦茨曼如约帮助日兴在纽约建立了分部,协助他们开展华尔街的业务,日兴也慷慨回报了他们。除了一亿美元注资外,日兴把黑石介绍进了日兴大家庭。日兴的大家长是日本四大财团之一三菱,从此,黑石到任何一家三菱的公司都会受到热情接待,募资也更加容易。施瓦茨曼春风得意,自信心膨胀,以为自己拓展生意的能力太强了。但与日本商人接触多了后他才发现,在三菱财团内,所有公司都很信任它们中最懂金融的日兴,日兴选择跟谁合作,他们就跟着下注。施瓦茨曼说:“哪怕是头蠢驴给他们讲,他们也会同意投资。”

  打着日兴的牌子,日本之行,黑石拿到了1.75亿美元,从此在华尔街私募江湖上也算是个“人物”了,运气开始越来越好。

  之后,黑石又获得了通用汽车旗下基金公司一亿美元的投资,其他几家基金公司见状跟投了1000万到2500万美元。

  保险、日资金融机构、基金,这三块从此成为黑石的主要资金来源。

  只要犯一次错,必须离开

  黑石有了6亿-7亿美元的资金,再也不用挣那些并购咨询一类的小钱了,光是1.5%的管理费就已经够肥了。为了让这些钱增值,施瓦茨曼开始频繁操作,几乎全部资金投到了美国股市,1987年美国通胀加剧,美联储风传要提高利率,这将对经济打击很大,施瓦茨曼嗅到股市的不祥之感,10月 15日,他命令手下所有交易员强制平仓,16日,黑石投入股市的6个多亿客户资金被全部安全撤了出来。

  第二个交易日是星期一,股市暴跌了23%,创历史最大单日跌幅纪录。施瓦茨曼的敏锐感觉不但让黑石躲过一劫,而且还让新生的黑石在业界声名鹊起。针对这次事件,施瓦茨曼虽胜犹怕,他总结:黑石不能犯错,每一单交易都会决定黑石是生还是死。如果黑石没退出来,不但会损失本金,而且还会导致投资者失望退约,刚刚营造的大好局面立刻就土崩瓦解了。

  为了防止公司犯错,黑石的潜规则是,不管谁,只要犯了一次大错,就必须离开,没有第二次机会。每当此时,施瓦茨曼都会显露出他脾气火爆,冷酷无情的一面。即使是公司合伙人层次的高管,施瓦茨曼也不会放过,怒吼、咒骂,因为与他吵架而最终离开黑石的高管据说可以组一支美式棒球队。连彼得森也没少跟他吵,不过施瓦茨曼最后都会送给彼得森一个熊抱,而彼得森则会温和说“对不起”。

依靠这种激烈的管理方式和内控机制,黑石维持了稳健的投资风格,不留情面的争吵,消灭了很多错误。不过施瓦茨曼认为,他现在成熟温柔多了。

  不做“门口的野蛮人”

  对待客户,施瓦茨曼总是温言细语,从来不怒吼,人缘很好。施瓦茨曼还为黑石的股权投资立下了一条规矩:不做敌意收购。敌意收购又称恶意收购,进行敌意收购方会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的情况下,不管对方是否同意,强行收购,最终取得控股权,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这些人被称为“门口的野蛮人”、“黑衣骑士”。

  敌意收购虽然霸气,但是目标公司的抵抗会使得收购成本无限制提高。施瓦茨曼认为“与每一单收购生意中的关联公司保持友善的关系相当重要”,做生意需要的是善意、诚意,而非敌意。

  这为他和黑石在企业界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在施瓦茨曼刻意营造的亦师亦友的合作关系中,黑石既是咨询人也是参与方。

  1989年6月,美国钢铁集团受到恶意收购者的袭击,为了尽快拿到反击用的资金,美国钢铁集团分拆出售了旗下的运输之星公司,为了使这家子公司与母公司脱离关系,出售股权必须是51%。为了确保运输之星仍能与母公司精诚合作,美国钢铁集团需要一个善意的合作者,这时黑石出现了。施瓦茨曼把收购价放一边不管,大谈以后的管理和运营,并做了很多保证,最终,黑石只花了相当于整个交易金额的2%——1340万美元就达到了目的,其余部分由黑石向化学银行贷款出资。结果是,银行贷出了款,美国钢铁集团迅速拿到了超过5亿美元的现金,黑石拿到了股权,没有输家,皆大欢喜。

  两年后,运营良好的动输之星为黑石带来了400%的利润,2003年,黑石又把股权卖给了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获得了25倍的收益。这次交易为黑石的善意收购做了活广告,奠定了广泛的合作基础。黑石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咖啡到席梦思床垫,黑石掌控着51家公司的股权,可以向50万名雇员下命令,年销售额达到 1710亿美元,堪称全球第10大超级公司。

  私募业的离经叛道者

  私募业的钱大多来自私人,因此行事低调,手法灵活,暗箱操作很普遍,利润多少、成本多少,这些都是商业机密,公众对此也知之甚少。

  施瓦茨曼要把黑石变成上市公司,即一间公众公司。上市公司的规则是必须全部公开,公司内外很多人反对,因为这会把私募业的很多行业秘密公之于众,施瓦茨曼却一意孤行。

  私募公司黑石上市犹如金融业的核爆,引起人们热议,私募业的暴利程度也令公众惊讶,美国有议员提议向私募业加税,这些都让同行如坐针毡。施瓦茨曼一夜之间几成行业公敌,围绕黑石的负面新闻此起彼伏。

  2007年,黑石能否如愿上市还很难说,施瓦茨曼决定先行举办他的六十岁庆生派对,请柬刚发出去,这事儿就上了报纸头条,因为施瓦茨曼的奢华派对在华尔街是出了名的,性格低调的彼得森没少因为这事跟他吵架,但施瓦茨曼毫无悔改之意。

  派对地点选在纽约最昂贵的地段公园大道附近,并且占用了整整一个街区。2月13日,纽约大主教管区红衣主教卡迪纳尔·伊根、索尼老总霍华德·斯金格以及摩根大通、美林证券、高盛、贝尔斯登等几大投行的总裁悉数到场。

  派对上的噱头太多了,新闻记者蜂拥而至,奢华派对占据了从社会新闻、财经金融到文艺娱乐的各大要闻版面,甚至还上了体育版。曼哈顿的上流人士见面不聊聊施瓦茨曼的庆生派对,简直就枉为上流。

  《纽约邮报》称施瓦茨曼的“派对比他的生意更吸引眼球。” 施瓦茨曼的自我娱乐化使公众快忘了黑石要上市这件大事了,黑石惊险通关,6月22日,黑石股票交易首日,股价从31美元暴涨到38美元,公司估值380亿美元。

  2007年6月22日,黑石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60个合伙人得到了23亿美元的奖金,施瓦茨曼独得3.98亿美元。上市后,黑石将23.6%的股权向公众出售,通过售股,施瓦茨曼又独得6.84亿美元,手中剩下的股票达到94亿美元,80岁的彼得森则拿到了19亿美元。

  “中投”投资黑石巨亏

  2007年5月,黑石上市之前,由黑石的中国区负责人、香港前财务司司长梁锦松牵线,还在筹备中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即后来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决定以每股29.605美元认购黑石集团1.01亿股无投票权股份,耗资30亿美元,四年内禁售。

  上市后,黑石每股发行价为31美元,首日大涨13.1%,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一日暴赚约5.51亿美元。但之后,黑石就开始节节下跌,两个交易日后,就跌破发行价。美国国会威胁实施的私募增税法案将会把税率提高到35%,成为压迫黑石股价的大利空。到2008年,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金融业一片哀鸿,施瓦茨曼的老东家雷曼兄弟倒闭,黑石股价最低时至5美元以下。直到今天,黑石的股价仍只有20.9美元,中投账面大幅亏损,并因此受到国内舆论批评。此后,中投为了摊低成本,又将股份增持至12.5%。

  有中投巨亏的传言指出,诱使中投入股实际上是黑石的一个局。传言虽然不见得有根据,但是却为中国与黑石的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施瓦茨曼不愿意错过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

  在西方传统中,热心慈善事业可以洗清捐款人的一切污点。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捐款的同时,施瓦茨曼已经在中国发力。黑石计划募集一只40亿美元的房地产基金,主要投资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这将成为一只亚洲地区最庞大的私募股权房地产基金。施瓦茨曼曾说过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再次加速,因此,现在是投资中国的好时候。

  施瓦茨曼这一次看来又成功了,捐款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报道,现在在中国,人人都用一个很中国的名字——“苏世民”来称呼他。

相关内容

a股买卖一次交易费是多少(每一单交易都决定生死)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