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一个化名为“中本聪”的神秘人在网上提出了一种基于P2P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名为“比特币”。依照他的观点,2009年3月,第一枚比特币面世。也许连中本聪本人也没想到,2021年的今天,比特币已经突破64000美元/枚大关,成为众人投资的新对象。
比特币的爆火,让不少人又开始重新关注起了比特币背后的某种技术——区块链。和市面上各种数字货币不同,区块链要更为晦涩和复杂。那么,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区块链,究竟是何方神圣?
区块链是什么?
在具体介绍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一个概念:区块链和比特币并不是一个东西,严格来讲,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子集,是基于区块链所诞生的一种应用。然而有意思的是,区块链的概念是晚于比特币的。
区块链的学名叫做“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这个名字听上去非常深奥,但对于我们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来讲,只要搞懂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就能搞懂区块链的意思。
1.去中心化
我们来举一个具体的实例:小明在网上买电脑,需要先将钱打给某东,随后平台通知商家发货。几天后,小明收到了电脑,在某东上点击确认收货,某东再将小明的钱打给商家,并记录下过程,此时一个完整的线上交易便完成了。
可以看到,在传统的线上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势必会存在平台的介入。虽然平台能够提供一定的交易保证,但同时也收集了大量诸如姓名,电话,住址等隐私内容。而在区块链中,不会存在除了消费者和商家以外的第三方。
那么如何避免消费者或商家耍滑头呢?中本聪想了一个办法:在一个不需要第三方平台的世界中,消费者和商家都有一个记录本(数据库)。不管是谁,只要发生了交易,所有人都会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写下:“X年X月X日,小A给小BXX钱”。如果其中一方想耍赖,除非他把所有人的记录全部销毁,没有别的办法。这种措施就保证了在没有第三方平台的监管下,公平交易的可能性,这就叫“去中心化”
更准确地来讲,去中心化应该叫做“人人都是中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大家只关心交易过程,不需要任何其他信息。如果我们将每个个体看做节点,再把随时间变化的交易过程看做是线,就会形成一张链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链”。
2.分布式账本
再回到上一个例子,虽然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录了交易发生,但当大家同时记录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该怎么记录呢?
所以这时候大家就会选取出一个效率最高,成本最少的记录方法。然后将这种记录方法批量复制,分发到每一个个体节点手中,一个区域内的所有成员共享、复制和同步的数据库内容都是相同的。伴随着记录越做越多,形成了我们俗称的“块”。结合之前的链,共同形成了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的前景和发展
从区块链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去中心化”的思想,至今为止都褒贬不一。
支持者们认为,区块链解决了一个困扰人类数千年的问题——信任危机。因为在区块链中,每一个人都开诚布公,大家互相监督,不存在欺诈和瞒报;而反对者们则认为,区块链会重构现有的社会体系和商业逻辑,而这对于现如今的人类还为时过早。
不过总体来看,目前区块链仍是互联网领域的热门之一,既透明,又安全这种看似矛盾的优点非常适合未来互联网的主流——如推动自动化,数字化等等。而且,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远不止数字货币领域,在共享经济,供电厂,房地产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我国对于区块链的是相当重视的,在2019年10月25日,北京新闻联播上专门抽出五分钟,阐述了一个态度:我国要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
虽然目前区块链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实际落地困难,普适性差,认可度低等问题。但这里我就想讲一个经典的故事:
法拉第在表演圆盘发电机的时候,一位贵妇人问道:“法拉第先生,这东西有什么作用呢?”法拉第答道:“夫人,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