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财经资讯 >

上海净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净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王飞)

2023-04-22 12:14:38 财经资讯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着力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三个转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考虑

抓住海湾,就抓住了沿海地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牛鼻子”,就抓住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临海亲海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区域

充分认识海湾承载着陆海人为活动环境压力叠加影响的特点,以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为抓手,加强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实现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

文 | 王菊英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是关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和海洋强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考虑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着力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海洋环境和生物生态协同治理转变,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转变,从主要关注指标变化向更加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转变,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步,必须坚持环保为民,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扎实有序推进《规划》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

瞭望 | 到2035年让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成为滨海常景常态

游客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东疆港人工沙滩游玩(2021年6月5日摄) 赵子硕摄/本刊

建设美丽海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海湾等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在此指导下,《规划》明确提出以海湾为基础单元和行动载体,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陆海统筹、精准施策,推进落实海湾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亲海环境整治、应对气候变化等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海湾是近岸海域最具代表性的地理单元,更是经济发展的高地、生态保护的重地、亲海戏水的胜地。抓住海湾,就抓住了沿海地区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牛鼻子”,就抓住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临海亲海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区域。

其次,海湾同时也是自然生命共同体中重要的要素单元,承载着“从山顶到海洋”各类人为开发活动的环境压力,其面临的海域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失衡、环境风险高企等问题最为集中和突出,治理和改善的难度也最大。抓住海湾,就抓住了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第三,美丽海湾是美丽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从“十四五”到2035年持续深入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符合人民群众对优美海洋生态环境的需求和期盼,有利于充分激发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推动海湾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聚合力。

为此,生态环境部组织沿海地方深入实地调研、反复研究论证、广泛问计于民,将沿海地市作为统筹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的关键层级,在全国18000公里海岸线及近岸海域划定283个海湾,把《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逐一细化分解、精准落实到每一个海湾,因地制宜、梯次推进海湾综合治理和美丽海湾建设,力争到2035年将符合条件的海湾全部建成美丽海湾。

准确把握“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目标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效尚不稳固,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人民群众对优美海洋生态环境的期盼相比还有差距。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贯彻落实好《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美丽海湾建设的目标导向,推动实现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是“水清滩净”环境优。海湾内各类入海污染源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海水水质优良或稳定达到水质改善目标要求,海岸、海滩长期保持洁净,海洋垃圾等得到有效管控。

二是“鱼鸥翔集”生态美。海湾自然岸线、滨海湿地、典型海洋生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得到有效保护,海湾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优质海洋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人海和谐”保障佳。海湾生态景观优美,公众亲海空间充足,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等亲海环境品质优良,海湾综合治理能力较强,常态化监管机制健全,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2021年,生态环境部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组织沿海地方征集了首批8个美丽海湾优秀(提名)案例。这些入选案例各美其美、富有特色,既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沿海各地积极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的阶段性进展,也充分表明以“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为目标导向的美丽海湾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高度共识,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瞭望 | 到2035年让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成为滨海常景常态

游客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南沙景区的沙滩上游玩(2022年6月28日摄) 徐昱摄/本刊

坚持陆海统筹、综合治理

持续深入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规划》充分发挥机构改革后打通陆地和海洋、贯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的体制机制优势,统筹谋划、全面布局到2035年美丽海湾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十四五”贯彻落实好《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要以海湾为基础单元和行动载体,推进落实“一湾一策”的陆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亲海环境整治等综合治理措施,确保实现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率先建成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美丽海湾。

一是坚持陆海统筹,协同改善流域海域环境质量。充分认识海湾承载着陆海人为活动环境压力叠加影响的特点,以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为抓手,加强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实现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

通过入海河流断面水质改善、沿岸陆源污染源整治、海水养殖环境治理,船舶港口污染防治,不断消除近岸海域劣四类水体,大幅提升优良水质比例。加强岸滩垃圾污染治理,实施垃圾源头管控和岸滩垃圾清理工程,建立城市化区、公众亲海区等长效“净滩”机制,大幅减少岸滩和海漂垃圾,提升公众亲海环境品质。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海湾生态整体保护和恢复修复。充分认识海湾环境、生态和资源一体的特点,注重海湾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通过严控围填海、退围还海还湿、自然岸线和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增殖放流等,恢复、修复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芦苇和碱蓬湿地等重要生境,加强鱼类、鸟类等生物及其栖息环境的系统保护与恢复、修复,完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补偿等制度,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不断提升海湾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

三是坚持综合治理,贯彻落实“一湾一策”的重点任务措施。《规划》立足近岸各海湾的生态环境禀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细化明确了每一个海湾“十四五”期间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统筹规划部署了到2035年各地区美丽海湾建设的序时进度安排。

沿海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十四五”开始持续发力,坚持综合治理、精准施策,因地制宜贯彻落实好283个海湾差异化的重点任务措施,不断提升海湾生态环境整体质量。对于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较优越,或经过前期治理已初见成效的海湾,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提升海湾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到“十四五”末期建成一批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美丽海湾。对于其他海湾,也要从“十四五”开始持续发力,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力争到“十六五”末期将符合条件的海湾基本均建成美丽海湾,让“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成为滨海常景常态。

四是坚持共建共享,切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持续做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总结推广基层一线立得住、推得开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各地“学有榜样、做有标尺、行有示范、赶有目标”。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加强海洋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和应急能力建设,打造海湾生态环境智慧化监管平台和常态化监管机制,以科技创新引领和驱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

要采取措施、拓展渠道,动员、引导和推动社会团体、广大公众等积极参与美丽海湾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亲海临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人民群众成为美丽海湾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监督者。 (作者为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相关内容

上海净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净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王飞)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