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敬 葛爱峰 深圳报道
信息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11月15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开幕式上,深圳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全国首推线上数据交易,开启数据交易全新模式。
据悉,截至目前,深圳数据交易所完成登记备案交易415笔,交易金额超11亿元,覆盖金融科技、数字营销、公共服务等53类应用场景,其中跨境交易14笔,交易金额1115万元。
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主任刘宇南表示,深圳数据交易所揭牌运营,标志着深圳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希望深圳在数据要素确权登记、核算目标、评估定价、跨境流通等方面探索创新,奋力创建具有深圳特色、中国样板、世界水准的数据交易场所。
对于深圳数据交易所的成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数据交易所首先能与大湾区区域协同发展、实现有机融合,不仅产业链、供应链,数据要素也要实现一体化;同时,数据交易所的成立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还能促进数字经济、数字技术行业的发展;此外,深圳数据交易所立足深圳、服务大湾区、辐射全中国,通过深圳本身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数据交易市场的辐射,吸引全国的企业、数商共同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实现数据变现、价值化。
“因此,深圳数据交易所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引导意义和吸引意义。”王鹏表示。
一系列数据交易创新成果
据了解,深圳数据交易所以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为目标,从合规保障、供需衔接、流通支撑、生态发展四方面,打造覆盖数据交易全链条的服务能力,构建数据要素跨域、跨境流通的全国性交易平台,探索适应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示范路径和交易样板,将深圳建设成为全国数据资源汇集地、数据产品开发高地、全国领先的数据交易流通枢纽。
截至目前,深圳数据交易所至此累计交易已达11.07亿。覆盖场景53个,交易笔数415笔,已收录入库超过55大类的数据资源信息,涵盖超过600多个数据产品,与央企共建品牌数据服务专区,并积极推进在绿色金融、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数据融合应用。
深圳数据交易所揭牌当日,数据交易成果发布活动同步举行。数库科技成功与知名境外头部对冲基金达成数据产品购买合作,使得国内首单场内跨境数据交易实现,为探索跨境数据流通交易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同时,深圳数据交易所颁发了首批线上数据交易证书,并为首批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商,工商银行深圳分公司、交通银行深圳分行、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顺丰科技、深圳供电局、深圳征信颁发数据商证书。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高交会了解到,深圳数据交易所围绕数据安全合规、数据治理服务、安全技术保障、生态建设发展,形成一系列数据交易创新成果,包括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平台上线、数据交易撮合平台发布、数据公证平台发布、制度规则和标准规范发布以及深圳数据要素登记平台建设方案发布。
谈及深圳数据交易所成立的特殊意义,王鹏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深圳的数据交易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深圳是我国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在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产业创新,尤其是数据资产要素如何实现合规、有效交易和开发利用以及在跨境交易制度和规则衔接的探索上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第二,深圳具有产业基础优势,企业、产业所拥有的数据量非常巨大;第三,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无论是在大湾区范畴之内还是面向世界,深圳数据交易所对推进跨境数据交易制度及规则的探索都极具特色。
加码竞速数字经济
在业内人士看来,全国多个城市都在加码竞速数字经济,深圳数据交易所的设立也早就有迹可循。
今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同在4月,广东省印发的《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工作要点》也提出,要“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包括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建设省数据交易场所,支持建设深圳市数据交易所,建立健全数据权益、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性制度规范。
今年9月30日,广州数据交易所揭牌运营仪式在广州市南沙区举行,标志着广东省级数据交易机构的正式设立。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于11月8日发布的《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广州数据交易所已有超460项数据产品、数据服务和数据能力等交易标的申请进场交易,累计会员数达190多家,累计交易金额达2.09亿元。
同时,在实践探索基础上,《白皮书》还提出,广东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的愿景和展望,包括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权益保护高地;打造数据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枢纽;打造国内国际数据要素战略链接点,加强与港澳开展数据交互、业务互通、监管互认、服务共享等方面交流合作等。
据悉,深圳成立数据交易所,是落实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和放宽市场准入24条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数据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集聚流通,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深圳已制定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加快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做大做强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20+8”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全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未来深圳数据交易所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交易规模超100亿元,设立100家以上合规工作站,培育、引入50家以上数据服务企业,对经济增加值贡献超过50亿元。
数据流通交易中诸多挑战亟需破题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48.6ZB,占全球的27.8%;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年均1.5至1.8个百分点。去年以来,各地迎来大数据交易市场的建设热潮。
去年7月,广东印发《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是全国首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文件,率先提出构建两级数据要素市场。
然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背后,仍有诸多挑战亟需破题。《白皮书》指出,一是数据要素法规制度尚不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和监管等基础性法规制度尚不完善;二是数据要素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平衡、不充分的数据要素供给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高质量、高价值数据要素的需要;三是数据要素市场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数据管理的组织与职能体系待明确,监督评价机制、市场运行机制与市场要件需建立健全。对此,广东提出“1+2+3+X”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体思路和实施框架。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安光勇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数据领域的技术发展飞快,而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商业模式,却跟不上其技术发展的步伐。这导致尽管技术上没有太多问题,但在其游戏规则的制定层面,面临着很多挑战。“数据不像其他产品,具备了很多特殊性。比如普通物品是越用越少,而数据则是越用越多;又比如普通物品的生产成本基本上都是一致的,而数据的生产成本(即拷贝)则接近于零。因此之前的游戏规则(法律、制度、商业模式等)很难直接套用到数据领域。因此像数据交易所等新兴模式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安光勇指出。
安光勇表示,事实上,国内曾有过很多数据交易所,但很少有实质性的交易。因为这会涉及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个人隐私、数据跨境、数据安全等等。一般新生事物出现后,人们往往只看到其有利的一面,而忽视其负面效应。
“目前深圳数据交易所,也是刚刚成立不久,很多数据仍然停留在沙盘推演、沙盒测试等层面,而非真正应用在落地层面,因此数据交易所模式还需要走很长的艰难路程。”安光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