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代表什么?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交流的凭证,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人文、地理具象的体现。
以我们国家为例,不同面额的纸币上,所附带的不同景观,其实就蕴含了我国不同的文化与内涵。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期间,日本在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政权,却完全没有在乎这一点。
相较于具体的人或物来说,他们更钟意财神爷,这个虚无缥缈的神仙。
不少人看到如此图案,往往一笑而过,甚至觉得日本人在发行纸币这件事情上,太过荒唐。殊不知,日本人用心险恶且大有文章。
日本人的经营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顺利进入发展快车道。这个一直被清朝看不起的国家,出人意料地觉醒,并逐渐拥有和清朝分庭抗礼的军事力量。
只是对于这一切,清朝始终没有放在心上。在成功打造出北洋水师以后,清朝内阁大臣们都认为,大清可高枕无忧,完全不用担心日本发展究竟如何。
也正因如此,当日本举全国之力谋划进攻我国时,慈禧太后仍然有闲情逸致,将用于北洋水师的军费,挪用到自己的生日宴会上。
而这也注定了在后来的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惨败。双方经过“和谈商议”,李鸿章凭借遭遇袭击这件事情,成功将赔款,谈到2亿两白银。
可弹丸之地,一旦尝到领土的鲜美,怎么可能中途停下。当它们将武器打磨锋利,必定会再一次对其他领地发动攻击。
尤其是彼时腐朽不堪且内忧外患的中国,完全给了日本人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于是仅过十余年,日本便迫不及待地在中国的土地上,和沙皇俄国展开一番激烈的较量。
倘若甲午海战只是让亚洲各国认识到了日本的强大,那么第一次日俄战争,则真正让日本人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至此,日本人开始全面渗透东北,力求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政府。在他们的想象里面,只要能够让东北为日本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那么日本的未来,注定不可估量。
货币的迷惑性
果不其然,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顺利将东北收入囊中,就连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都被带到满洲国去做了皇帝。
可笑的是,那时候的溥仪还以为日本人能够帮助自己复辟清朝,结果到了以后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傀儡。
原本按正常情况来讲,日本人在东北发行伪满洲国货币的话,怎么也应该印上日本人或者溥仪的肖像才对,为何他们却选择了财神,这种虚无缥缈的神仙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日本外强中干的本质,让他们不得不选择迷惑东北地区的国人。弱化他们侵略中国的本质,并企图让中国民众,认可他们的统治。
要知道,货币分发到民众手里面,必定每天都会使用。一旦印上溥仪的肖像,已经推翻清朝统治数十年之久的中国人民,一定不会答应。
更重要的是,日本方面也一致认为,溥仪实在不配画在货币上。除去身份给他带来一定的优势之外,这位皇帝根本没有任何魄力和手腕可言,甚至就连传宗接代,似乎都成了大问题。
可如果印上日本天皇的肖像,那也十分不妥。日本人对外一直宣扬自己的强大,想要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
可日本人自己清楚,他们想要改变中国,根本就不现实。史料记载,为了让中日更加“友好”地生活在一起,日本花费极大代价,从本土移民十万余人,到东北生活。
结果到了以后才发现,这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而一旦使用日本天皇肖像为货币图案,注定会激起中国民众的反抗。一旦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有意识的抵抗货币发行,日本在东北的经济发展,将瞬间崩塌。
到了那个时候,别说在东北收获什么好处,能否全身而退,都成了问题。无奈之下,日本人也只能选择财神作为缓冲,安抚中国人的情绪。
不得不说,日本人这一计谋的确毒辣。不少国人拿到这种纸币的时候,往往都不会往深处想,只会唾弃辱骂日本人。
可彼时的日本人哪里在乎这些,只要能获取既定利益,这些都不是问题。看似咄咄逼人的背后,却是实实在在的谨小慎微。
疯狂、嚣张、自卑、胆小等完全不同的矛盾性格,在日本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