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大环境紧缩、行业内竞争激烈与企业自身管理决策问题,都是汽车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点,企业的运营执行、管理层决策的专业度是这场竞争中的“硬核能力”,洗牌期已至,市场将向更成熟的方向发展。
文/赵玲伟 亿欧专栏作者
12月26日,一篇关于第1车贷大幅裁员、渠道商欠款的负面消息甚嚣尘上,该内容提到:前员工爆料称,第1车贷“因为资金链断裂,裁员70%”。同时,与第1车贷进行业务合作的多位经销商表示,“放款突然中止,我们垫付给客户的钱也回不来了,我们现在正在追要垫付金和保证金。”
随后,第1车贷发布官方声明进行辟谣,称“资金链断裂、大规模裁员、拖欠代理商返佣和保证金”等网络消息,“均属片面的不实信息。当前,公司业务运转正常。”
12月27日,亿欧汽车向第1车贷进行官方求证,其表示因大环境收紧与公司业务方向调整,裁员是事实;对于经销商欠款一事,除了资金来源部分受到监管影响之外,年底核算、取消与上一年经营情况不好的商家合作,也是造成放款延迟和未放款的原因。
2018年以来,受二三线城市房价波动、经济大环境下行、中美贸易摩擦、金融去杠杆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首次出现十多年以来连续多月负增长的局面。不仅如此,随着国内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客观上导致了汽车金融行业资金供给一再收紧,资金成本持续上涨。
寒冬扑面而来,近期关于裁员、欠款、资金荒的消息不绝于耳,每个现象背后都有着众多鲜活案例来烘托大环境的惨烈。
“裁员潮”
关于裁员的问题,第1车贷给出的解释是:“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各阶层、各行业持续低迷,特别是汽车市场和金融行业,受经济转型及宏观政策调控影响,遭遇罕见寒冬。
公司近期根据未来业务发展方向,及全国各大区域整合进展,按照不同业务条线、不同岗位职能进行统一动态调整。针对被调整员工,公司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了相关手续。同时,公司为照顾三期员工等特殊人群已尽最大努力做了妥善安排。
整个过程,由于时间、流程、员工诉求不一等因素,难免会有一些争议和对立情绪产生。对于争议的解决,我们将严格遵照劳动法及国家相关规定落实。当前,公司还有多岗位空缺,内部推荐和社招渠道持续开放。”
“拖欠款项”
对于欠款的部分,第1车贷与经销商各执一词,双方争执的焦点在于第1车贷目前放款难,以及拖欠已经审核通过的资金问题。
第1车贷对此回应称,“代理商普遍关心的返佣、放款、保证金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合作资方占压了该部分资金,致使我们在整体流程和时效上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合作代理商在前期的经营过程中有一定违规操作,并在市场环境低迷的情况下暴露出不同程度上的经营风险。我们为了避免内部系统性风险的爆发,采取了主动干预和风险管控,致使这部分代理商产生了对立情绪,从而在网络上散布了一些不实信息,混淆视听。”
而除了放款难的问题之外,还有部分代理商反映第1车贷页面上显示审核通过后,但最终仍未放款。但在这期间,经销商为了客户当日提车已经帮客户垫付了资金,第1车贷迟迟不放款导致他们需要自行承担这部分车款支出。
第1车贷对此解释是,年底公司正在紧罗密鼓与上游合作资方进行财务核算、并加快合作资方返还占压资金进度,待财务核算完成后将根据合作资方资金返还的情况落实方案,并承诺将在2019年1月开始陆续对代理商进行分批结算。
“资金链问题”浮出水面
归根结底,裁员、欠款都是资金链出现问题的表象。
根据亿欧汽车了解,第1车贷在资金端由于近期资管新规落地和国内金融政策持续变化,外加岁末年终,国内金融机构普遍放款意愿偏低,致使行业资金面整体趋紧。现阶段,公司需通过进一步调整资金渠道结构,不断完善金融产品设计应对未来变化。
行业相关人士对亿欧汽车表示,第1车贷的资金链问题应该说是大环境引起的连锁反应,做二手车库融不再被市场投资者看好,融资迟迟难到位。所以想到转型做“梦享车”、做C端助贷业务,目前看也不算成功。但是,做直租和C端业务确实要踩很多坑,几乎没有哪家企业能完全避免。
一家二手车金融公司高管分析认为,第1车贷旗下的“梦享车”和之前的库存融资是两个不同的业务,库存融资业务中企业不会参与联合放款,只做好服务、风控就够了,但库存融资盈利能力有限;融资租赁产品“梦享车”实质上属于消费金融业务,在国内还比较新兴,没有丰富的资金方愿意试错。企业只能先用其他资金做出数据证明自己,经过“冷启动”期,才能吸引资方入局。但之前项目“冷启动”一般都用的是P2P平台的资金,虽然成本较高,但是可以不动用企业融资,保证公司正常的现金流,现金流就是消费金融公司的生命力。
但P2P平台集中暴雷后,启动融资租赁业务的部分企业只好用自有资金采购车辆,加之公司经验不足、预判偏差,导致资金占用严重。而2018年车市寒冬,已采购的车辆资产变现困难,现金流急转直下。
“融资到位,问题就都解决了。”该人士向亿欧汽车表示。
“资金荒”来袭
资金链出现断层并不是第1车贷独有的问题,“资金荒”是在2018年开始让整个行业都经营吃紧的难题。
首先,车市寒冬的背后,还有早有预兆的资本寒冬。在近几年疯狂的“互联网创业大潮”中,浑水摸鱼者众多,资本逐利心重,荒唐局面走向终结。“脱虚向实”的趋势下,资本逐渐提高对金融行业的投资标准,给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企业重重一击。
其次,2018年,央行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年初奇瑞徽银等内资公司就曾宣布暂停放款,银行收紧贷款审批通过率,导致市场上的现金流不再充裕。另外,银行对于新公司的业务合作门槛拔高,创业窗口期已过。
第三,汽车金融行业蓝海泛红。2018年,狮桥融资租赁乘用车曾判断租赁竞争激烈,利润薄,风险大,于是放弃乘用车融资租赁业务,专注于商用车的资产管理。许多互联网平台为了覆盖更多经销商,把给经销商返点的比例上调至高于利润率。行业中出现烧钱买效率的情况,消耗掉了本就不多的部分资金。
第四,部分企业资金来源体系单薄,与地方银行深度绑定。银行资金成本最低,是汽车金融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以至于一些企业过渡依赖银行。随着监管加强,银行与助贷企业合作更加谨慎,企业的资金流几乎将被切断。
除此之外,还有企业资金来源与P2P平台,此类平台“暴雷”后引发的连锁反应很容易波及到产业链上的其他公司。因此,企业在2019年要特别注意提高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
第五,企业对自身能力认知出现偏差,盲目追逐风口,在新业务的把控上出现决策失误。如把相当部分自有流动资金用于购车,但乐观估计了市场情况和渠道能力,导致骗贷、压库的情况出现,资金链吃紧。
外部大环境紧缩、行业内竞争激烈与企业自身管理决策问题,都是汽车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点,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大环境的紧张情况大概率不会缓解;该行业的创业窗口期已经关闭,洗牌期将至;企业自身面临优化产品结构、寻找专业人才的挑战……
无论如何,行业大环境的恶劣情况是公平的,企业的运营执行、管理层决策的专业度是这场竞争中的“硬核能力”,洗牌期已至,市场将向更成熟的方向发展。(来源:亿欧网,作者赵玲伟)
免责声明:智享汽车资讯是智享君每天大量阅读各类信息后,精心整理筛选而来,转载请联系授权。资讯为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但因无法确认真正原作者,故仅标明信息来源。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