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与变化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
乌鸦和鸽子住在一个小森林里,有一天,乌鸦准备离开,向朋友鸽子告别。
鸽子问它:你为什么要搬走呢?
乌鸦回答道,其实我也不想搬走,但这里的人对我太不友善了,他们嫌我的叫声太难听,不欢迎我留下,我是真的待不下去了。
鸽子沉思良久,对乌鸦说了这么一番话:朋友,如果你无法改变自己的声音,那么无论你飞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欢迎的。
这就是有名的”乌鸦定律“。
不由想起前几天,俄外长拉夫罗夫所说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俄罗斯目前正处在一个与1917年十月革命或1991年苏联解体类似的历史十字路口。
往哪处走,将决定俄罗斯在未来世界新秩序中的地位。
乌克兰战争开火至今,许多事情的发展都已经超出了战争调起者的预期,也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且不说在攻城拔寨的同时,战场上尸骸与焦土作伴的惨状,另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也进行到了最关键时刻。
01 制裁越狠,反弹越猛?
近来,全球各国第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俄罗斯的各项数据颇令人意外。
其中,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3.5%,略低于市场预期的3.7%,但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采矿业增长却高达8.5%。
同时, 1-4月财政盈余超过1.1万亿卢布,折合958亿美元,是去年的3倍多,创28年来纪录,其中单单4月份就盈余近8000亿卢布。
换句话说,原本是劳民伤财的战争,居然给克林姆林宫赚取了更多财富。
还有,5月份,A股逆全球大跌之势上扬走出独立行情。但全球表现最强的并不是A股,而是俄罗斯股市,虽然近日开始回调,但RTS指数本月上涨幅度仍有8.6%,较低位反弹接近100%。目前的1147点虽然离战争之前的1500点还有些距离,但在战争期间股市能够有如此表现,本身就很魔幻。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全世界主要货币全线杀跌之际,俄罗斯卢布的表现,比股市更强。
从俄乌战争开打以来,美元兑卢布汇率经历了一轮让全市场猜到开头,但完全猜错结尾的过山车行情。卢布在从最高点下来至今的两个月时间里,涨幅超过一倍,远超战前水平。
看到这个不禁感慨,当初欧美选择制裁俄罗斯,包括将俄罗斯剔除swift支付体系、冻结俄罗斯在外资产、禁止购买俄罗斯资源等措施,俄罗斯股市一天腰斩,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市场一度以为俄罗斯要完蛋了。
那段时间,大量俄罗斯国民担心会陷入2014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那样的经济衰退,都心急如焚地跑去银行排队取钱,不愿意让自己的财产放在银行蒸发。
起初,西方世界冻结了俄罗斯央行资产,目的在于削弱其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但克里姆林宫通过资本管制与提高利率作为辅助手段,尽管有些粗暴,但很好稳住了汇率。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大量真金白银在稳住了市场。
从短期结果看,卢布是稳住了。最重要的可能是,俄罗斯的收支状况并不坏,也即卢布在短期的现实中,不具备贬值的基础。
因为货币是有锚的,而这种锚的背后,是兑换商品的能力,即话语权。当年,美元也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与石油贸易结盟才有了后半个世纪的地位。现在俄罗斯宣布对“不友好”国家购买天然气必须用卢布结算,与之是一个道理,相当于给卢布增信。
不过究根结底,本轮制裁最大的漏洞,在于欧盟没有办法真的全面禁运俄罗斯能源。反观俄罗斯,换个买家,或者找个中间商,照样可以赚钱。
尽管受到史无前例的制裁,但俄罗斯四月份原油出口已经回升至810万桶,与制裁之前持平。尽管向欧盟、美国、英国出口的原油每天下降了120万桶,但出口给印度和土耳其的原油则分别增长了73万桶和18万桶。
另外,国际能源机构称,虽然俄罗斯遭到了欧盟的全方位制裁,但数据显示,欧盟仍然是俄罗斯最大的能源出口国,4月份俄罗斯原油中的43%被卖到欧洲各国。
别管是从地下黑市流入欧洲的,还是印度倒卖过来的,亦或是授权企业以私人名义购买的,总之欧盟的工业血管中流淌着的仍是俄油,只不过花了更多钱。
工业革命至今,人类社会催生出了一代强过一代的机械工具,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但不管怎么变,生存最基本的需求还是那么几样:食物、能源与土地。
2022年3月,欧元区通胀高达7.5%,远高于预期,创欧洲货币联盟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其仅能源一项,就贡献了44.7%的上涨。
这似乎是一个死循环。战争打得越久,大宗商品的价格越降不下来,欧盟出现贸易逆差的可能就越大。
如果不谈历史恩怨与政治斗争,欧洲与俄罗斯,双方之间的经济是互补的,而且这种深度捆绑难以解开。就如今的结果来看,大多数人还是高估了欧美的能力,低估了俄罗斯。
而这种错误的估计,源自傲慢与偏见。
02 硬币的两面
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
这句话用来形容卢布,更贴切不过。
俄罗斯的资本为什么能如此坚挺?总的来说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能够保护自己核心利益的军事力量,第二则是资源能力。
俄罗斯毕竟是个核大国,这意味着在与欧美利益集团的冲突当中,正主不会下场,军事上不能直接对垒,只能在幕后操纵,贸易战、金融战成为核心。
贸易战和金融战的核心,是货币。现代货币,代表的是主权信用。俄罗斯的国家信用,在以欧美为主导的西方秩序中,定义权不在自己手上。
所以在制裁初期,俄罗斯确是溃败,国际资金恐慌性抛售俄罗斯资产,股市暴跌,卢布大幅贬值。
但无论如何,货币的终极本质,仍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以加拿大元为例,俗称鲁尼,按照2021年的数据,交易量排世界第六。其本身是一种储备货币,很多国家都储备加拿大元。比较起来,俄罗斯与加拿大相似点有很多:不仅纬度相近,都是原油产出国,也都是较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国。
加拿大元和俄罗斯卢布,本质上都属于商品货币,会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加元的价值高度敏感,很大程度随美元的价值波动,因为加拿大的大部分贸易是与邻国美国进行的;而俄罗斯的经济结构长期依赖对西方国家出口能源,距离真实的经济繁荣发达相差甚远,看似坚固的天然气卢布堡垒,实际上还是建造在美元的沙滩上。
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黄金储备的差距。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习惯叫美元的另一个称呼:美金,是因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它曾与黄金有过27年的挂钩历史,这是美元霸权的最初版本。
“货币挂钩黄金”是被美元抛弃的产物,俄罗斯最近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战争遭到制裁后,俄罗斯的黄金储备开始大幅提升。那两年,卢布也曾有过一段高峰期。俄罗斯是黄金生产大国,增加黄金储备简单直接。国际热钱正是看中了俄罗斯黄金储备,才炒热了卢布。
2022年3月25日,俄罗斯央行宣布5000卢布兑换1克黄金的价格,让卢布与黄金绑定。
不过,50年前的美元和黄金挂钩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那个时候各国经济体量都比较小、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且区域间的贸易交流不频繁、服务业的比重也远低于工农业。在此背景下,美元与黄金挂钩是可行的,黄金的价值等于美元总量,并没有什么不妥,黄金完全可以为美元做信用背书。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贸易的频繁,如今全球经济体量早已经不是50年前的经济体量所能比拟的,而黄金的产量却没有跟上全球财富暴涨的速度,倘若美元或其他货币继续与黄金挂钩,挂钩的货币就相当于是不断贬值的。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黄金储备虽然丰富,但用之与货币挂钩仍稍显不足,这次与卢布的绑定也只是为了突破经济制裁,所以给“卢布金本位”加了一个时间限制:2022/3/28-2022/6/30。
很明显,仅仅与黄金挂钩,凭俄罗斯的储备是不够的,那再加上其他硬通货呢?当然,这些都是权宜之计。
3月底,普京宣布,对不友好国家供应天然气改用卢布结算,并迅速扩大到其他资源品上,让卢布与更多锚绑定起来,更加具备现实价值。
美元的本质是吸血全球的庞氏骗局,而卢布现在不单与黄金挂钩,同时还与石油、天然气、粮食等硬通货挂钩。至少在现阶段,它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真金白银。
此外,还有笔者个人主观认为的一大因素(有点阴谋论,权当脑洞):
4月25日-5月6日,短短9天,瑞典商业银行持续购买了约1.35万亿卢布,平均购买汇率是71.55卢布兑1美元。
瑞典的人口规模只有1040万,GDP也只有5400亿美元,作为一个小国,却一下子买入如此大规模与经济体量完全不匹配的卢布,用意是什么?
就表象来看,欧盟的很多行为都有些反智,但政客们绝对不蠢。这其实算是一种“底限思维”。
欧盟国家都是老牌殖民帝国,骨子里比谁都懂英美的风格,深知自己迟早会被收割。多以一边配合国内左派势力支援乌克兰战场并参与制裁,另一边,则配合俄国的“卢布结算令”,动用公款让中立国瑞典出面,先行大量购买卢布储备起来,为今后无法确定的走势做好预防措施。
这是西方人惯用的老手段:右手变相地与俄罗斯继续进行贸易,左手又给乌克兰支援武器和物资,让双方打得更久更激烈一点,实现最大程度的消耗,自己则在最后入场做渔翁。
至于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作为外人很难猜测。但无论是一个疲劳的俄罗斯,还是一个濒死的乌克兰,都符合海盗们的利益。
二战时候,英国就是这样对待苏联和德国的,迟迟不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坐看数千万人死亡;美国更是这样对待所有国家的,尤其是对我们,直到中、英、美、荷对日本实现四面封锁,在珍珠港事件后才冠冕堂皇地参战,拉开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规则从来没变,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03 旧事重演
货币的升值与贬值,是两把双刃剑。
卢布涨起来很猛,跌起来也是深不见底。
60年代,为了对抗美元霸权,苏联进行了币制改革,将卢布直接与黄金挂钩,1卢布兑换0.987412克黄金,与美元的兑换比例为0.9:1。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卢布一直比美元值钱。
尤其在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中,中东国家把原油当做武器,对美国及其盟友施行禁运,石油价格转瞬间飙涨三倍多。所有工业化国家经济放缓,物价飞升,引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最终的大赢家是苏联,得益于昂贵的能源价格,钱多到数不过来,四处撒钱援助发展小弟,史称苏攻美守时期。尽管无法和美元一样成为世界货币,“金卢布”的名头是实打实的。
然而,这种卢布的强势,某种意义上也是建立在美元基础上的。
因为苏联的石油天然气主要客户是西欧国家,卢布的强势是靠卖给西方国家石油换来的美元支撑,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经济秩序和健康循环体系。
对于石油出口的这种高度依赖,很快就尝到了恶果。
进入80年代,通过政治施压,白宫要求欧佩克国家石油增产,国际油价开始一路走低,从每桶30美元直接腰斩至12美元以下。相应的,这导致了在苏联外汇收入中占比超过一半的石油出口收入锐减。
苏联的进口能力迅速降低,国内落后的商品制造和农业生产迅速就露了原形,依赖从西方国家进口粮食和食品的苏联,很快就出现了粮食短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下降,再也没有能力去支撑自己的经济阵营。
1987年,0.6卢布就能兑换1美元,到达历史最高光。但也是从此时起,卢布的命运发生扭转。这一年,苏联央行发行了60亿卢布,与10年前相比接近翻番。次年,又发行188亿卢布,再翻3倍。
3年后的1990年,卢布与美元之比变成了1.8:1,苏联经济也在战后首次出现负增长:一方面货币滞存高达5000亿,一方面食物短缺、商品货架空空如也。
仅仅到1991年,已经摇摇欲坠的苏联,为了拯救卢布雪崩的购买力,宣布1961版50和100卢布纸币全部作废,成捆的崭新钞票被当做垃圾扔到野外。当年底,卢布与美元之比沦落至170:1。
紧接着,进入俄罗斯时代,在叶利钦的“休克疗法”政策下,俄罗斯人彻底告别苏联几十年不变的低廉物价,社会消费品价格急速飙升,卢布也随之加剧贬值。1992年,社会生活成本就上升了26倍。到1997年,卢布与美元之比也终于达到最高峰6010:1。
从1987年到1997年,短短十年间,兑换1美元的代价从0.6卢布变成6010卢布,缩水超过一万倍。曾经的“卢布金”成了废纸。
叶利钦政府的应对方式也很简单粗暴。1998年新年第一天,俄罗斯联邦宣布发行新版卢布,1000旧卢布可兑换1新卢布。卢布兑美元的比例立刻降到6.01:1。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卢布。
苏联的前车之鉴,说明长期积累的虚假汇率价格,一旦放开自由兑换根本绷不住。只有在开放的条件下,形成的汇率价格才是真实的价格。
更重要的,是苏联经济不够发达,远远跟自己的野心不能匹配,为了与美国争霸,大搞军备竞赛,在国内要扩大重工业等硬实力建设投入,这些都需要钱,远远超出苏联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财政赤字严重。
政府花钱多了,居民收入涨了,但是生产没跟上,光有钱没有东西,严重的物价上涨必然出现。
时间回到现在,类似的故事似乎又在重演。
随着卢布保卫战暂告段落,俄罗斯政府已经开始担忧汇率过度升值。
毫无疑问,高油价以及卢布走强,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俄罗斯国内的通胀。
俄经济学家认为,卢布的最佳汇率,应当维持在80卢布兑1美元左右,现在明显过高了。
当地时间5月26日,俄罗斯央行召开特别会议,将基准利率下调300个基点,从14%调降至11%,幅度超出此前市场预期的11.5%。而这已经是俄罗斯央行一个多月内第三次宣布大幅降息,且降息计划并未结束,下一次议息会议将于6月10日举行,继续通过放宽政策削弱卢布。
效果是比较有的。近几天卢布兑美元汇率开始出现持续贬值,或许就是受此影响。
欧美国家对俄的制裁,累计超过一万项,各式各样的产品被禁止在俄销售,绝大部分外企也纷纷撤离俄罗斯市场。
这对普通民众的生活必然会产生影响。
俄罗斯目前,正处于有钱也买不到货的状态。即便我国的企业,因为害怕受到次级制裁,大多也不敢直接与之合作。
此外还有更大的问题,因为卢布太贵,有货也很难卖出去。比如,我们原本买一块俄罗斯面包,要一块钱,现在突然变成了一块二甚至一块五。抛开立场问题,大部分人都不愿意。
这种问题,也是前苏联曾经头痛的,前世与今天的种种,似乎又进入了同一个轮回。
04 尾声
不可否认,不论是沙俄还是苏联,俄罗斯在历史上曾又强又大。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经济都没有行过。
即使看似经济高速成长的苏联初期,其经济竞争力其实也是很弱的。直到现在,俄罗斯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仍是原材料和初级工业品。
经济搞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点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撑,但是,从大方向上讲,根源还得在俄国人身上找。
在列强环绕的欧洲,苏联初期的理念是: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先进武器,才能应对列强争霸。对轻工业、民用产品则相对不重视,使得整体经济的竞争力,在和西方阵营的平行发展中,越来越落后。
几十年下来经济领域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追赶上的。
而卢布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强势,说到底仍是因为卡住了世界能源的脖子,所产生的短期现象。这种手段,究竟能持续多久,并不可知。
如果不能长久,就只是昙花一现。
本文源自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