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这个事,虽然文章里聊过好多次,但我一直是用批判的视角来看,一边指明利弊,一边提示风险。
行业已经把 DeFi 吹上天了,为啥偏偏就我一直这么谨慎呢?
因为时机未到!
前段时间 DeFi 的爆发太突然了,如果你提前没布局,很容易就踏空,风口之下,DeFi 油门踩到底,一站没停,泡沫越吹越大。
这个时候劝你入场,那就必然会被割韭菜。
事实也证明了泡沫期入场没有好处,不知道之前买币的朋友,现在被割的疼不疼,反正我看着是挺疼的。
如今行业转凉,大家被割的垂头丧气之时,对于我们这样眼光长远的的长期投资者而言,其实恰恰是不错的入场时机。
这时候入场一方面市场转冷,建仓成本不高,一方面头部项目已经明确,少了试错成本,此时不入场,更待何时呢?
之前我的文章一直偏重技术与业务,相对比较务实,今天我们重点聊聊 DeFi 的前景与未来,关于 DeFi 的增长潜力和未来的真正价值,我们一篇文章讲明白。
具体聊 DeFi 之前,我们先来讲讲金融。
提起金融,不少人喜欢搬弄一些高大上的概念,讲起来玄之又玄,故意让你听不懂,但金融这个词其实非常接地气,只通过字面意思的解读,就能理解其含义。
金融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一个是金,一个是融。
金的含义相对好理解,狭义上看,金指代黄金,而黄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是钱的意思,所以广义上看,金就是指代一切值钱的东西。
那融是什么意思呢?
融有两重含义,第一重是融化,意思是把一些固化的东西打散,使之变成液态,能够自由流动,第二重含义是融合,意思是把多种不同的东西混合在一起,水乳交融的融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把这两个字结合起来看,金融的含义就是先把值钱的东西打散,使之可以自由流通,然后再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重新的混配,灵活的满足各方需求。
A 的公司上市了,公司的价值及利润被打散为股票,看好 A 公司发展前景的,都可买入股票,一起分享公司做大做强的红利,这就是金融。
B 要买房讨老婆,但是自己钱不够,于是便找银行借钱,先把整个房子买下来,然后再每月给银行还房贷,分 20 年还完,这个也叫金融。
C 买彩票中了 100 万,于是他把钱分为两部分,50 万买了 A 的股票,追求高风险收益,50 万存到银行享受稳定利息,而 B 正是从银行借到了这 50 万,买了自己的房,这整个资金流转的过程都是金融。
通过这几个例子,是不是觉得金融接地气多了?
金融其实早已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有了拆分资产的手段,有了自由流动的市场,有了供给双方利益的驱动,钱就会按照每个人的需求,在不同人之间顺畅流转以创造价值,这一切的一切都叫金融。
虽然金融是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但细想之下其实不难发现,这个体系并不完美。
金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准入门槛有点高。
虽然对于我们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人群而言,金融看似触手可及,我们用银行卡消费再正常不过了,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产品更是生活必须,但这是事实吗?
并不是。
就中国整体而言,截止到 2019 年,银行卡的渗透率只有 49.16% 而已,银行卡的消费占比都只是这个比例,那么其他如理财借贷等金融服务的覆盖如何,各位自己体会吧。
金融的第二个问题是垄断。
由于涉及到钱时,各方参与者都会比较谨慎,所以在金融这个生意里,作为信任担保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变得格外重要。久而久之,金融机构就成为了这个生意的核心,门槛也越来越高。
你听过有人创业开饭店,但你一定没听过谁创业是想开一家银行。行业高垄断一般都意味着竞争不充分,竞争不充分的话,行业如何快速发展?普通人又如何受益呢?
金融的第三个问题是很难全球化。
如果你认识留过学的朋友,和他们简单聊一下,你就会知道换汇和跨境转账这个事有多么的不便利,跨境的金融结算有多低效。
如果你恰巧开过公司,搞过 VIE 架构,你就会知道想跨境融资或上市,需要处理多少繁琐的流程,成本有多么高昂。
我知道金融的全球化有利有弊,货币的主权不能被侵犯,国民的财富也不能被掠夺。但如果有个方法,可以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让金融的力量普惠全球,这一盘大棋,你有没有兴趣参与一下呢?
DeFi 正是下的这盘棋!
虽然 DeFi 还在发展初期,但目前已经有了两个比较成熟的金融解决方案,一个是借贷,一个是交易。
我们先来讲讲借贷。
去中心化世界里,目前还没有信用的概念,因此借贷关系的建立,必须依赖明确的抵押物,以便债务无法偿还时,可以拍卖抵押物还债。所以当前火热的去中心化借贷,本质上是抵押贷。
抵押贷这个业务,参与方有 3 个,分别是出借人,借款人和负责资金中转与执行的中介,传统金融里,银行担任中介的角色,而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模式下,这个工作,由智能合约来完成。
智能合约其实就是个在链上运行,可以实现特定功能且无法篡改的程序。在这个模型里,智能合约主要就干 3 件事,一个是创建资金池和利率计算,一个是资不抵债的清算执行,还有一个是成功还款后的手续费分配。
首先,智能合约会创建支持借贷的币种资金池,为了简化模型,我们暂且假定,只支持比特币和以太坊之间的借贷,因此只创建这两个币种的资金池即可。
此时 Alice 有闲置的以太坊,于是便把自己的 10 个以太坊(ETH)放到了资金池中,用以赚取利息。
Bob 手里有比特币(BTC),此时他想参与一下以太坊生态的项目,来赚取高额收益,但同时又不想卖出自己的比特币。于是他便把自己的比特币放到了资金池中作为抵押物,并以一定的利息,借出一些以太坊去投资。
倘若以太坊价格大涨,即将超过 Bob 在资金池抵押的比特币的总价值,此时如果 Bob 不增加自己比特币的抵押量,或偿还部分债务,就会面临已抵押的比特币被拍卖抵债的风险。
一旦触发债务清算,Bob 抵押的比特币都会被合约自动卖出,并买回以太坊还债,债务还上了,借款的 Alice 不会亏损,但 Bob 也再无法赎回自己的比特币抵押物了。
当然,多数情况下,借款人都会控制借出的资产量,确保不会被债务清算,借款人正常偿还债务,出借人和平台坐享利息分成。
怎么样?这个去中心化的抵押贷模型是不是有点意思?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个横跨全球的,完全匿名的,且能够自动化执行的借贷金融服务。出借人和借款人风险可控,传统金融垄断的利润,公开透明的分配给了用户和平台,实现了真正的金融普惠,人人平等。
DeFi 的第二个经典模型,是基于交易这个场景来实现的。
不管你投资什么资产,交易都是刚需,任何一个投资者都需要基于自己的判断,进行买入和卖出,由此才能套利,才能赚到钱。
传统的交易模式,是需要撮合买卖双方的,同样的价格,必须同时有人买且有人卖,交易才能成交,如果需求不匹配,那买卖双方只能等,等到匹配为止。
正常情况下,如果交易需求旺盛,这种方式还是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的,但如果你对交易的及时性有要求,同时资金体量又比较大,这种方式就有明显的弊端。
如果想确保及时交易,那么自己的订单就要和多个对手方匹配成交,由于多个对手方必然出价不同,那么最终的成交价,就肯定会偏离自己的理想价格,导致出现滑点,造成资金损失。
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
DeFi 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对传统金融的解决方案进行了一次重构,通过人机交易的形式,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这个新的模型里,同样有三个角色,一个是出资方,一个是交易方,还有一个是通过融合出资方的资金,来满足用户交易需求的智能合约。
首先,智能合约会创建一对资金池,假设还是以太坊和比特币,出资方会按照理想的汇率来进行注资。
假设出资方认为比特币和以太坊合理汇率是 1:32.7,那么他可以注资 10 个比特币和 327 个以太坊。此时两个币总量的乘积就是 3,270,为了保证出资人的利益,后续兑换时,这个乘积值保持不变。
如果有人想用 1 个比特币来兑换以太坊,先要扣除手续费,假设手续费是 0.1 个比特币,那么实际上只有剩下的 0.9 个比特币,会真正用于兑换。
此时比特币的资金池就从 10 变成了 10.9,为了确保恒定乘积不变,所以对应的以太坊资金池数量需要用 3,270÷10.9,结果是 300,那么本次兑换者获得的以太坊数量,就用现有的 327 个减去 300 个,结果是 27 个。
一次兑换就这样完成了。
这个模型里,兑换过程会维持恒定乘积不变,所以出资方风险可控,同时还能享受兑换的手续费分成。兑换者无需等待即可完成兑换需求,大资金也可平滑进出。另外还会有套利者利用价差来去公开市场套利,让价格随时与最新行情保持一致。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在链上执行,这种革命性的去中心化的方式,让金融平等,让所有参与者受益。
以上介绍的两个模型,都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具体我就不推荐了,各位可以打开区块站点 blocksite.org ,在 DeFi 分类下,找个喜欢的体验吧。
虽然目前区块链还没被主流认可,DeFi 这个小分支,更是处在炒作后的冷却期,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些东西生来就具备颠覆性的力量,之所以现在光芒微弱,只是因为它还需要积蓄能量,一旦奇点来临,必一飞冲天。
在这个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如果你手里确实有闲置资金,不如拿出一些,给这个新生事物一点机会。
它的风险虽高,但并不是完全不可控,收益还算厚道,跑赢余额宝轻轻松松,当绝大部分人还在聚焦现在时,看到这的你,难道不想抬起头,瞟一眼未来的样子吗?
传统金融高举高打,一招一式大开大合,虽然看似江山稳固,但那一股涌动的暗流,已经在团结底层的力量。
金融不应该站在神坛的顶端发号施令,而是应该慈眉善目的走入大众,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切切实实的去帮助每个普通人。
DeFi 就是金融的未来!
PS: 本文支持全网内容挖矿,共享全网商业分红,白嫖的机会在此,还不赶紧上车?欢迎私信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