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需要讨论的现象就是到底谁才是比特币,bitcoin还是bitcoin cash,按照bch的说法,bitcoin cash才是真正的比特币,因为bch(abc)团队把bitcoin作为货币的属性得以延续,比如扩容,降低手续费,等等。bitcoin按照bch社区的说法,是过时的,腐朽的与不懂得变通的。终将走向灭亡。但是我们在讨论btc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认为那个一万多块一个的才是真的btc,大多数人应该并不对谁才是真正的比特币感兴趣,他们只是想赚钱,谁是CMC排名第一谁就是真的比特币,我认为这么认为的人不在少数。既然大家对这种教义式的定义不感兴趣,则对于btc的链上治理则变成了现在的西方民主体系。这点我们下文会讨论。我们不禁想在2008年比特币刚出来的时候到现在,很多东西都变了,这就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 - 《忒修斯之船》的悖论:
1世纪时的希腊作家普鲁塔克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这类问题现在被称作“忒修斯之船”。有些哲学家认为是同一物体,有些哲学家认为不是。在普鲁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曾经讨论过相似的问题。近代霍布斯和洛克也讨论过该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可以用描述物体的四因论解决这个问题。构成材料是质料因,物质的设计和形式是形式因,形式因决定了物体是什么。基于形式因,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因为虽然材料变了,但船设计的形式因没有变。所以对于比特币的“法理正统性”来看,虽然比特币的代码可能在不断地更新,或者最后比特币面目全非,只要共识还在,他就是比特币。对于比特币共识,我这一阵子一直在想,真正的共识到底是什么,我总结了以下一些点:
- 比特币的共识并不是比特币本身,比特币的共识是其不断上涨的神话,人性本贪,资本论说过:
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比特币的设计机制就是螺旋上涨或者下跌,利用减半作为调节机制给价格周期定时间,暴跌之后大量矿工破产,算力下降挖矿从亏损转为盈利,矿工进来抄底堆算力,然后利用每四年的减半预期来减少抛压,价格从涨到暴涨吸引新一轮投资人然后过热,再爆跌并重复一次cycle。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十年,比特币是一直保持上涨态势的,虽然每次的回调也是一地鸡毛,所以比特币的信仰或者共识是对其不断上涨的共识。直白点说,如果比特币在以年计算的单位停止上涨或者开始下跌,则对其的共识也会消失(但是其聪明的设计方式会降低这种可能性)。比特币最好的出路就是当价格涨到一定范围的时候被主流所接受并成为价值储存的一种新模式。
2. 比特币的共识是其历史背景造成的,因此我们会说不可能有第二个比特币。举个例子,为什么硅谷只有一个也是类似的原因:
源自铁路大王捐款捐地兴起的加利福尼亚交通大学-斯坦福,最初创办电子工业园并不断造血,在二战后一度为冷战提供了众多技术解决方案。随着肖克利的到来并在他的公司下孕育出仙童公司之后谷歌,领英等一票公司都和仙童有瓜葛 - 硅谷的成功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聚在了一起,在合适的时间(二战后冷战阶段),合适的地点(人口稠密并多元化的加州并紧邻斯坦福大学)与合适的一票人才的聚集导致了硅谷的市场地位。我们回头看看比特币,也是类似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说,就像只有一个硅谷一样,比特币也只会有一个。虽然比特币会无限分叉,但是对于“正统”比特币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就像班加罗尔一样,号称印度硅谷,但是我不告诉你他是印度硅谷你估计也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干啥的。
3. 比特币是有限的。这句话我觉得会被人诟病,因为有限的供给并不能代表其价值,因为比特币可以无限分叉,说他有限供应也并不是很准确。但是我们回想一下,有多少人买比特币是冲着这句话买的。就像钻石一样,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话骗了不知道多少年轻少男少女的心,钻石行业我就不赘述了,懂一些市场学的都知道,De Beer公司利用强大的市场宣传把世界上产量其实很多的钻石楞搞得好像很稀有一样。这方面日本做过详细的学术报告,70年代的额时候,钻石销量着急,日本人没有买钻石作为结婚信物的习惯,到了90年代,半数以上的日本人要求钻石作为订婚和结婚礼物。因此一个产物真实价值可以为零(比如比特币,别和我说挖矿成本啥的),但是只要他的认知价值一直在线,则人们就会认为其有价值。因此,说比特币会归零的可以醒醒了,在通过比特币赚了大钱的巨鲸眼中,像推销钻石一样推销比特币给世界上所有人就是他们的工作。只要不断地有人进来玩比特币大赌场游戏,这个局就不会破。第二点是人们对于价值的认知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通常这个时间也不会太久,比如这个著名的《1945年上海穷人吃大闸蟹度日》
这个虽然是个段子,但是龙虾的历史的确类似。17世纪,龙虾是拿来给囚犯和下人吃的,18世纪,龙虾多得吃不完,都是穷人吃的。到了19世纪,龙虾成了具有异域风情的高级食材。1850年龙虾进入了餐馆,到了1920年,龙虾一度要被吃绝种了,1940年终于颁布了龙虾保护法开始了规模性养殖龙虾。对于比特币同样是这样,我们会度过一段缓慢发展期,然后进入一段高速发展期,然后平稳发展之后或者死亡,或者升华进入下一个生长循环。在比特币的生态中,价值是在不断地被发现(涨涨涨)的。而通过不断地肯定在人们脑中产生了价值认知。因此,在价值发掘开始后,只要能保持较好的表现并在市场内被不断被肯定,则对于任何产品的认知价值则会不断加强(正反馈现象,参见巴普洛夫的狗实验)。
我们因此可以认为,在比特币的世界中,去中心化,或者人民的共识是支撑其价格的主要因素,而这个共识是脆弱的,他构建在比特币是不断增长的,有凭空创造出来的内在价值的,并是由于历史因素(天时地利人和)不可复制的。这是个美好的童话,因为比特币巨鲸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比特币价格砸到很低的价格,如果这个砸盘现象足够长,则长久构建的共识会出现崩塌,人们可能转而把共识转向其他版本的比特币(根据bch粉丝提供的剧本)。因此大概率来说,比特币更像是灯塔水母,一个死了还能有下一个顶上。而在生生死死中,比特币已经不是那个最早的比特币了,但是无所谓,只要他能提供足够的共识强度,他就是那个大家公认的比特币。
比特币的链上治理说起来就头疼,或者说,目前币圈的链上治理都是一笔烂账。大概总结一下,感觉和西方民主并无太大区别:
基本选民对选举参与度不高,就算参与选举,对提议的影响的理解也参差不齐。导致很多时候所谓的真民主(一人一票制)选出来的东西并不是能最好代表广大用户的利益的。
一言不合就分叉,比特币在2017年之后纠葛中被分叉差点一度被玩坏了,一些是恶意分叉,就是出来骗钱的,一些是的确因为政见不合所以选择离开。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郭台铭宣布退出国民党,这估计是要和柯文哲一起搞新的政党并参加选举,包括民进党的出现也是因为国民党被质疑一党专政需要聆听不同声音。当太多的人以民主与自由的大旗行苟且之事的时候,民主就被玩坏了。这里引用一下黄杨教授的论点:
比特币貌似正在一个分岔口,bitcoin core的做法是否就是在收回民主的过程,而广大地打着民主链上治理的项目却面临着民主的暴政,一个投票拖了又拖,到现在还没个消息。跟英国脱欧一样,一个提案无法满足所有人,因为有些人想玩短线,有些想长拿,自然对投票条款无法达成基本公式。而通常情况广大人民群众眼睛才是被短期收益蒙蔽的,衣食无忧的高层常常又能看长远一些。举个例子,美国刚独立没多久,罗德岛陷入了财政危机,然后政府直接搞了个公投,钱不够我们多印钱吼不吼啊?大家一致同意,然后罗德岛就爆发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危机。类似的案例还有最近的希腊,阿根廷等等。因此,广大民众是不靠谱的,欧美的民主也是百年来提炼冒出来的治国之道,建立在广大受到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的基础上,现在美国两极分化然后我们才看到了川普的上台。威权民主或许是币圈的出路。
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种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我发现这个制度貌似可以更好地代表币圈,广大韭菜就是即被高种姓鄙视,又被高种姓剥削的贱民。然后一些靠炒币赚了点钱的舔狗首陀罗各种舔高种姓的人,比如。。。我就不提了。在往上就是经典币圈鄙视链的刹帝利:项目方,媒体,投资机构等等,在这个档次大家一起合作割韭菜,哈哈哈。在往上就是婆罗门,掌握绝对话语权,币圈的绝对权威大v,bitcoin core,头部交易所爸爸等等。他们控制着大家的精神,大家的信仰,他们的话牵一发动全身。刹帝利们控制着财富,由他们造富,因为婆罗门早就财富自由了,钱财对她们来说就是粪土。这些人占币圈的2%。剩下的小工匠和贱民占98%。这就是币圈的经典2/(9)8原则。
所以你一个韭菜还想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