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炒鞋贷”日利率0.1%,头息10%
“上个月买几双AJ5冰蓝,这个月你就能在北京全款买房。”虽是网友戏称,但却有一群人深谙附和,在凌晨三点,紧盯手机中的K线观察跌涨幅,时机一到,就一同冲冲冲,也有一群人误入“炒鞋团队”两三千求“师傅”指路何时入手、何时出手,结果被师傅当韭菜割掉,这便是炒鞋圈中事。
目前,购买一些官方限量版球鞋,已不仅仅是球鞋爱好者追求鞋子中所带来的潮流文化等简单的二手交易。人民网报道显示,“据统计,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已达到4.5亿元,超过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成交量。”
与此同时,“毒”、“nice”等球鞋交易平台应运而生,而这类APP往往受资本看好。今年4月,“毒”获得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DST(Digital Sky Technologies),投后估值达10亿美元。
事实上,鞋子 “金融+”之时,炒鞋行业得到了监管的高度关注。此前,央行上海分行发布了一篇《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指出,近期,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各义务机构应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金融简报显示,目前国内已有10余个“炒鞋”平台,毒、Nice、斗牛、当客(get)、YOHO!有货、识货、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现出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等特征。“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
可充虚拟货币
柒财经发现,“炒鞋”平台中主要售卖篮球鞋、跑鞋、休闲鞋及潮品。炒鞋圈中的话题主要包括鞋子的价格涨幅、市场行情、何时入手、何时出售、“裸鞋”、“纯原”、“组鞋”等莆田鞋的话题。
据了解,整体炒鞋的操作包括实体店或线上旗舰店、炒鞋商户、炒鞋平台、消费者四方。主要由炒鞋商户从实体店或线上旗舰店、“炒鞋”平台等渠道购买限量版单品,在“毒”等“炒鞋”平台中发售,或者直接在炒鞋群转手赚取差价,消费者在其中参与竞价。部分炒鞋APP还设置了实时报价、寄存、涨跌幅、比价等功能。
部分APP还出现分期付款形式,以“毒”为例,目前“毒”的客服表示,“分期消费产品在试行推广期,暂时只是随机抽取少量用户给予试用名额,将会陆续开放使用名额。与“毒”合作的分期消费平台的分期消费产品最高额度为5万元,一次授信、循环使用,新用户开通首单3期免息。还款方面,“毒”暂不支持信用卡还款与支付宝还款,可以使用微信或储蓄卡。”
不过,与“毒”合作的消费分期平台回应柒财经称,“早已与‘毒’停止合作一阵了”。
企查查显示,“毒”的运营主体为上海识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27日,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杨冰,持股55%;虎扑(上海)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5%,主要经营网络信息、电子商务(不得从事增值电信、金融业务)、各类商品拍卖等。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炒鞋”平台还可以充值虚拟货币。其中,毒币与现金比率为100:1,同一id同一设备每天充值上限518元。毒币用于装备鉴别、毒舌打赏、达人问答,不可用于交易支付。
nice用户协议中显示,极赞将在nice平台发行虚拟货币即nice币,可用于购买nice平台内的直播礼物,nice币与人民币兑换比例为10:1,兑换比例将由极赞根据运营情况随时变更。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明照指出,虚拟货币与资金池没关系,完全就是击鼓传花,最后接手的就是最终损失的承担者。这个虚拟货币完全就是蹭热点,不用于支付规避的是国内的监管,一旦可以用于支付就会无限靠近之前很火的ICO、数字货币,这方面目前是红线,因此国内一般涉及到币的项目包括之前的迅雷都会规避这方面的问题。
“鞋门”问题
炒鞋市场波动大,入团易割韭菜。“这鞋香吗?”“香!肯定香啊!”无论是炒鞋小白还是“从业十年的大佬”一般会扎堆到炒鞋群中打探行情,了解哪双鞋能赚钱。自称“从业十年”了的张先生告诉柒财经,“要说炒鞋有多挣钱,你看这双Air Yeezy2(Red October)球鞋能在北京换20套房子。”
张先生表示“其实炒鞋这块,一直价格混乱。前两天碰到逗比了,期货蓝丝绸5700元到5900元卖给我,要等一个月。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贵,他说之前还一万多呢。其实别人给我4000,我都没要,他5900。这个根本就是乱价,现在我打算从美国拿货,囤10双41码的警灯,内部消息警灯有可能控鞋。”
张先生称“这个炒鞋也有套路,我出售前需要造势,告诉韭菜们这个鞋多好多好,到出售时雇人抢鞋,再到二手平台啊,群里自买自卖把价钱抬起来,看着差不多了,我一出就割了一波韭菜。”
当然,炒鞋圈中有像张先生这样深谙炒鞋套路的人,也有抱着试试心态的小白。一位炒鞋小白告诉柒财经,“其实我根本不知道炒鞋它有啥逻辑,不过也有90后一天赚百万这种事,我想试试我能不能捡个漏,但是炒鞋的价格也一直拿不准,总花钱找些内部消息,万一就赚了呢。”
小白表示,“最近行情不太好,我两天亏了一千,炒鞋主要还是看自己眼光,感觉好看价格不高可以入,感觉赚差不多就抛,最近炒鞋市场波动很大,不是没一点风险的,要做好心理准备。我这样的散户炒鞋浪费时间,需要排队抽签,得看预售,赌着挑鞋。炒鞋也有团队形式,不过那种一般会交几百元‘学费’,然而遇到不良团队还会被割韭菜。”
此外,“期鞋”很容易不受控制,存在着没有实际交货又不退款的乱象。据中国青年报此前报道,今年8月,9名20岁左右的年轻人来到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一个派出所报案,声称在网上购买期鞋时遭遇诈骗。几个人均在今年不同时段从“殷十亿”手中购买了期鞋,到约定日期后,22岁的“殷十亿”既没有交货也不愿退款,此后还失联。据警方统计,单人涉案金额从两三万元到100余万元不等。
根据报道,“殷十亿”是2018年年底在鞋圈活跃起来,一开始卖现货,后来看到别人都卖期鞋,发觉能赚钱,便也开始卖。为显示实力,“殷十亿”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发布一些限量或是最新发售鞋子的清单,表示自己有货源,同时发布一系列炫富视频,吸引顾客全款买鞋。
办案民警表示,“殷十亿”没有供货能力却在网上大肆宣传,最终造成损失很大且没有能力赔偿,并且在明知没有钱赔付的情况下,继续发布期鞋信息吸引买家,行为已涉嫌诈骗。目前,“殷十亿”已被公安部门刑拘。
“炒鞋”平台的审核机制尚未完善。在炒鞋的狂热之中,很容易滋生“高仿、假货”等黑产生意。有炒鞋玩家称“假货做得足够逼真,也有机率过验,曾经拿一双“纯原”去某炒鞋平台验货,还真过了。”
此外,聚投诉中多名用户质疑“炒鞋”平台售卖严重瑕疵鞋;也有用户质疑“炒鞋”平台更改发货日期,涉嫌虚假发货。
擅设金融机构存法律风险。中伦文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云峰指出,各大球鞋转售平台借鉴证券交易的模式,推出了实时报价功能以及相关指数分析图,个别炒鞋平台还发行了“预售券”和“现货券”等类交易凭证。由于前述模式实质上的“金融属性”,如被监管部门认定为金融产品,则平台可能涉嫌擅自设立金融机构。
存在非法集资风险。陈云峰表示,“炒鞋”活动,尤其对于某些平台推出预售模式,由于商家库存以及能否交付均存在不确定性,而在此种资金先于货物转移的情况下,如果平台未能交付货物或兑付,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特征:“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不特定性”,从事“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则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而关于包括饥饿营销炒作、缴税问题、寄售问题,陈云峰表示,暂时没有明确的监管。
滋生“炒鞋高利贷”。眼前水涨船高式的炒鞋经济,令人智昏,部分炒鞋玩家在没有资金又看好了几双鞋的情况下,也容易孤注一掷。有媒体报道,针对炒鞋人准备的网贷产品“炒鞋贷”也滋生出来,所谓的“炒鞋贷”日利率0.1%,头息10%,年利率竟然高达60%。
2019年10月21日,全国扫黑办发布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将打击目标锁定社会危害性最为突出的非法高利放贷,明确在定罪量刑时以单次实际年利率超过36%的非法放贷为基准。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简报指出,“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杠杆资金入场助长金融风险;操作暗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上海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风险提示,要求各义务机构提高对“炒鞋”的关注和研究,加强对相关反洗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炒鞋”背后潜在的金融风险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防止“炒鞋”乱象事态蔓延,防范群体性金融事件,引导理性消费和投资,发现相关情况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强调,机构要加强对涉及“炒鞋”平台的资金交易的监测,强化对“炒鞋”平台风险特征的识别,结合外部公开信息等,提高分析研判能力。发现或有合理理由怀疑平台参与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应及时提交可疑交易报告,切实履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 (文 / 柒财经 初岚)
来源:柒财经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关注
趣识财经(qscj2018)趣谈财经百态,识悟商业心经。
玩转新消费(wzxxf2018)把握消费升级浪潮,重新定位消费理念,穿越纷繁消费迷雾,玩转新型消费时代。
天天区块链(TT_Blockchain)聚焦区块链热门话题,分享区块链最新资讯。
财经人物画报(Fin-Character)聚焦财经人物,了解商业大佬背后的故事。
中心出品
必属精品
微信号:IFNC2013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柒财经旗下自媒体平台,被称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舆论风向标。是全国首个互联网金融记者自媒体平台,是所有关心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人士的聚集地,汇集行业新鲜资讯,专注独家报道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