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缺什么?表面缺的是资金,但是本质是缺野心,脑子里面缺少着观念,对机会也是缺乏了解,说到底啊,还是骨子里缺少勇气,想要改变也没有行动,即使有了事业也是缺少毅力。郎咸平当年的这一段话说中了很多人存在的问题。但是当年被称为是“中国良心经济学家”的他为什么一步步的走下了神坛,成为了“骗子专家”?
“良心学者”郎咸平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郎咸平,是享誉全球的著名经济学家和公司治理专家以及国际金融专家。在台湾东海大学毕业之后继续前往了美国商学院去研习,在两年半时间里将金融学硕士以及金融学博士学位双双拿下,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2011年,拥有着485万的年度版税收入的郎咸平成为作家富豪榜的第九位。
郎咸平在取得了高学历之后,也担任过很多知名商学院的任教老师——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相信这些学校的名字基本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吧。现在的郎咸平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的首席教授。
进入新世纪以来,郎咸平将分析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国内,主要是在中国大型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面的经济问题研究。2012年,在香港地区的经济学者排名之中,郎咸平位居第一。因为学术研究以及言论真实,郎咸平与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也有合作,并先后担任过OECD以及世界银行的企业治理顾问,并且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
我们大多数人认识他是因为2008年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郎咸平说》吧。里面很多的研究问题都是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因为现在越来越多人知道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所以大家对百姓经济学也是产生了越来越浓郁的兴趣。而郎咸平也就是因此慢慢的进入到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逐渐的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以及共同认可。
一年之后在广东卫视以及广东地方新闻频道开播的《财经郎眼》同期上线。听上去像一档严肃正规的财经节目,很多人可能会一带而过,但是因为好奇心点开观看的人都是乐在其中。除了主讲人郎咸平之外,还会每期邀请一位嘉宾前来与其搭档,再加上主持人,满屏都是“三个男人一台戏”的幽默感,真正的做到了生活媒介平民化的财经分析。
后来在2011年,宁夏的财经节目再次和郎咸平合作,推出了《财经郎闲评》,再次将当下热点的财经事件以及新闻话题搬上了电视,因为有大量的真实数据,再搭配上犀利的言语,《财经郎闲评》再次夺得了观众的好奇心。延续了《郎咸平说》幽默犀利的脱口秀风格的《财经郎闲评》再次获得了较高收视率。
郎咸平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但是风头正盛的他也要明白“人红是非多”和“杯满则溢”的道理。虽然他是一位难得的敢说真话的经济学家,但是诟病他的人也不少,就这样,慢慢的他一步一步的走下了万人仰慕的神坛。
泛亚金融骗局
当年震惊了世界的一个骗局——泛亚金融骗局。在这个骗局中的受害者是不计其数,几近于二十多万的投资者被无辜波及,血本无归,而涉及案件的金额更是达到了四百多亿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受害者呢?
因为涉案的专家也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郎咸平之外,还有《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知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吴法天等人。他们说的话因为他们曾经的地位和学识让人不得不信,也因此带动了很大的“负面”节奏——纷纷为泛亚站台。
尤其是郎咸平,这位被评为“中国最有良心的经济学家”居然名列其中。他被定义为的“良心专家”或许也就被消磨殆尽了,因为爬的太高了,也就只能慢慢的下降到了低估,费尽心思立足的人设也只能默默接受崩塌的现实。
就是因为2015年这次泛亚金融骗局,连带着很多人的资金以及对郎咸平的信任甚至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都一瞬间变成了泡影。因为涉案专家、投资人数以及投入资金之多,而“臭名远扬”。郎咸平也由“良心专家”变成了“骗子专家”。
2016年的4月16日,郎咸平应邀在上海浦东区的一所酒店内讲授课程。但是酒店大堂以及楼下却聚集了很多的泛亚投资者,甚至还有人高举横幅,用喇叭大喊“无良的学术小丑”、“郎咸平滚出上海”、“居然为泛亚骗局站台”等口号,以表达他们对郎咸平的痛恨。
同为2016年的4月23日,郎咸平再次被邀请在西安做一次汇报讲授,谁知道在讲到正精彩的时候,一群高喊着“还我血汗钱”、“滚出西安”、“滚出亚洲”的泛亚维权的投资者破门而入,让郎咸平尴尬异常。这个金句频出,总善于化解难题的经济学家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怎样化解这种尴尬才好。
“江左霉郎”郎咸平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郎咸平被重新定义为了“江左霉郎”。好巧不巧的是,曾经很多因他帮助站台过的企业也陷入了很大的公关危机,丑闻频出——2月份,陕西鑫琦资产突然之间爆发了高达二十亿元的兑付危机,牵扯人数高达五千人之多;4月份,望州财富的董事长飞速跑路,整个公司“群龙无首”;连郎咸平之子创办的金融公司以及和其有着秘密股权关系的快鹿集团也都陷入了《叶问3》的票房造假危机。
最后陕西鑫其资产倒闭,望州财富董事长跑路潜逃,郎咸平儿子郎世玮公司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总经理同样携款潜逃,金融平台也宣布暂停运营。
如果说这样还是巧合,那只能说是“无巧不成书”了,“凑巧”之中肯定是会有些是必然的联系性。无论一个人站得多高,地位多高,对待学术分析一定要保持着一个严谨端正的态度,不能因为外人定义的“人设”就在学术的正规性上跑偏。不得罪别人不是本事,不愧对自己的初心才是真正的本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