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市场经济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共生并存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虚拟资本是生息资本、货币资本化以及信用制度发展的产物,可以促进私人财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但过度膨胀会加剧市场运作风险、引发社会危机。
同样以虚拟资本为基础的虚拟经济适度发展有利于提高实体经济各部门的融资效率,对实体经济运行起到监督作用,能降低和规避运营风险。但过度膨胀发展会挤占国家货币资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而且虚拟经济市场的不稳定性会造成实体经济出现震荡。
1.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国民经济发展运行的主心骨与支柱性产业,对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起着主导作用。传统产业是我国制造业中的大头,在制造业中占据着90%的比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国一直很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并依靠发展制造业拉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与繁荣发展。
尽管我国制造业在大多数行业和领域上都具有领先于世界的技术,但在高精尖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上仍存在短板,会影响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壮大实体经济必须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关键在创新。增加研科研投入,推进技术改造升级。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经济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激烈竞争,只有牵住科学技术的牛鼻子,持续有力地提高在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高精尖创新能力,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业强国。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需要依赖国外进口,而且对进口的国外关键技术的吸收自用能力不够,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科研投入也不高,仅仅占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的1/10左右,削减了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进行创新实践的动力,制约了技术的自主创新,不利于企业生存、竞争与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
要建设制造业强国,弥补技术短板,政府和企业都必须为创新主体提供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速度、规模和质量。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支持系统,加大制造业在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科研投入和财政支出的强度力度,支持企业先进技术研发与创新相关的、符合实际的重大产业化项目,保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通过制定合理的财税优惠和投资融资政策,降低企业科研成本,拓宽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企业同样要加大科研投入培育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鼓励支持技术创新改造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要准确洞悉和判断国际市场,把握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和研发风向,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确定切实可行并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技术开发计划和方式,推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升级。
强化专利保护,提供体制机制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不仅要加强技术研发,还要注重研发成果保护与转化,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专利保护创造一个良好的协同环境。要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新,提高市场调节机制的质效,激发市场主体特别是微观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重点是要推进更加严谨、公平的产权制度和多元化、充满活力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创新改革。
要健全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干预为辅、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利用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要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拓宽维权和宣传渠道、健全维权援助体系,严厉打击和惩戒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企业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部门,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能力建设,让创新活动参与主体放心、舒心、专心搞科研、造产品。
支持成立跨国公司和海外收购并购,加强先进制造技术的引入鉴别与应用能力,完善国内国外技术交易市场,促进国内外企业之间的管理经验、技术升级等方面的交流,提升技术内化、为我所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要从产品设计、质量、服务、价格、品牌、用户体验等各方面充分满足用户需求,增强产品以及企业的知名度和认同度,打造高质量先进制造国际品牌。
2.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主要涉及到产业资本虚拟化和虚拟资本垄断化两方面的问题,即“脱实向虚”问题。大规模的现实资本流入虚拟经济部门,导致其原有的虚拟资本通过内部自我空转循环不断膨胀。实业企业没有“安分守己”踏踏实实搞自己生产制造的主责主业,反而过分追逐虚拟经济的高货币利润。
虚拟经济发展应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为实体经济服务,但现在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痴迷于价格波动的投机获利,试图利用金融杠杆控制实体产业资本。虚实失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造成经济波动,易引发金融风险,加剧财富两极分化。
因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注重虚实有效协调结合和良性互动发展。当前数字经济模式迅速兴起,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与管理方式,带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使传统实体经济焕发勃勃生机,成为现阶段最具创新创造力、最具市场活力的经济模式。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领域数字化水平处于滞后的现状,如何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在企业平台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归结于互联网平台企业规模化成本较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实体经济高价值商业业务发展提供了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形成了“互联网+”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为各个产业各种行业提供了数字引擎和动力支持,比如现在的阿里巴巴集团,其无形资产至少是固定资产的2倍甚至7倍多。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平台企业成为推动信息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不断扩大互联网平台经济规模,成为现阶段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与强劲引擎。
因此,发展实体经济要与时俱进,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鼓励支持实体经济企业采取“互联网+”模式,推进互联网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广泛应用。此外,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入行初期往往会采用价格战等抢占市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还会通过收购并购的方式形成行业垄断,引发非良性的市场竞争。
比如,滴滴打车一度垄断中国打车市场90%的市场份额,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乘车安全问题,而阿里巴巴与京东两家平台之间形成了电商寡头竞争。因此,政府要完善互联网平台竞争政策与垄断规制,建立健全反恶性竞争和反垄断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保证经济有序发展。
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新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浪潮兴起。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基础,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数据量大且共享能力强的天然优势以及广阔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同时带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产生、兴起和发展,赋予了传统实体经济“自生能力”。
比如带动了无人机、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一些智能化产业的兴起,把人工智能引入科教文卫、金融、保险、物流等相关领域,为其业务开展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我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必须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强人工智能与传统实体经济的融合力度。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人才建设,但对于正处在爆发式发展期的人工智能行业是远远不够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建设仍存在储备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一些传统实体经济对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对其需求不足。
同时也应注意到,人工智能应用于行业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判断错误、影响人的信用甚至人身权利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因此,在加强实体经济行业专业知识型人才和人工智能技术型人才培育的同时,也要处理好人工智能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