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时间一直传闻,央行“大放水”广义货币余额将要突破300万亿,中国的的史诗级大通胀就要来了,听着确实相当具有“爆炸”性效果,但是确实如此?
首先要科普一下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的区别,其中M1一般指现金加银行活期存款,它是随时都可以进入流通的钱,是随时可以调用来购买商品、支付工作和购买各种劳务的钱,它的流动性是最强的,它最接近老百姓所理解钱的概念,所以才称之为狭义货币。M2就是M1加上流动性稍弱的钱,也就是在现金和活期存款之外再加上个人或企业的定期存款,当然这定期在损失一定的利息也是可以进入市场流通的,所以M2越多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就越强,就会出现太多的钱去追逐太少的东西,钱就不值钱了,物价也就上涨了。
在中国广义货币的基本情况又是如何呢?中国的M2是2013年5月首次达到100万亿元,2020年3月份达到200万亿元,那么突破300万亿元将在什么时候?2023年1月份离2020年过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达到273.7万亿元了,按现在的速度今年内铁定能到达300万亿元的规模。所以看M2的余额从100万亿元增长到200万亿元用了7年时间,而从200万亿元到300万亿元差不多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完成了,而三年时间又恰好是疫情内的三年。央行大放水、大量资金来刺激投资、刺激消费在疫情期间全球央行都在做,中国的M2增速在全球也是靠前的。
全球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增发货币,货币超发造成了通货膨胀是大家肉眼可见的严重,美联储最近也在不断加息抑制通胀,美国在2022年的实际通货膨胀率很可能已经达到1970年的水平,在1970的美国CPI常年保持在10%以上被称为史诗级的通胀,那中国是否也会迎来大通胀呢?
当代的通货膨胀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每个国家的通货膨胀都有自己具体的因素,不会有两个国家的情况完全一样,美国大通胀那中国是否也是如此,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从简单的问题问起了。
在2013年到2017年7年间M2的货币规模增加了一倍,那国内的GDP增加了多少?因为通胀就是社会上实际商品和劳务总量低于流通中货币总量导致通胀的发生,所以回头看GDP从2013-2020的7年间增加了70%左右,从数据上看货币的规模比GDP的增速要快且快上不少,可是在2013年之2020年7年间群众却没有感受到物价的猛烈上涨尼?其中有观点是股市和楼市两个大型资金储水池把多余的流动性都吸走了并没有进入实质的流通从而减少流通中货币规模,再放大来看中国整个金融系统也是大型储水池,企业近年来借债的一个特色是借新还旧,借债的目的不是用来再次投资,所以资金都在金融系统内自我循环并没有进入实质流通阶段,以上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
在2020年至2023年M2的规模从200万亿增加到300万亿,这三年的变化应该说会更大,在2020年以来经济实际上是发生萎缩,但是M2的发行量确实在向上增长了100万亿元,那么怎么样的蓄水池能装下庞大的流动性?在今年1月份国内的一二线城市楼市有所回暖,但是房价及交易量能否迅回到2013至2019年的水平吗?能够吸纳庞大的资金过去吗?股市能涨到2015年以前的水平吗?以上问题显然短期内较难实现,资金会溢出到流通当中这个事情也是在所难免,从今年到明年物价上涨应该是大概率时件,首先股市和楼市现阶段也很难起到更大的储水池的作用,再次生产和消费在疫情的影响下发生了萎缩会使得流通中已经存在的货币相对过剩,过剩的货币也能拉动物价上涨的,所以怎么能否拉动生产和内需又有效抑制物价快速上涨将是未来重点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