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相关报道,吉比特的分红方案,拟清仓式派现10个亿,引来争议,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热议。因为分红不是好事吗?投资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分红,上市公司不分的时候大家有意见,现在要分时,怎么又嫌分多了?怎么这么难侍候哦。
上面只是一个玩笑,在股票市场上有两种获利渠道,一种就是上市公司的分红,这是传统的方式,就跟和朋友合伙做生意一样,赚了钱就分嘛。另一种更普遍的方式就是转让股票,赚取差价,而且只要交易期间都有公开交易价格,也方便变现,这正是对上市公司投资强于普通商业主体的优势。
但是,随着股市的发展,靠分红这种手段越来越不被重视,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
一是分红并不增加股东的财富,反而会因为个人所得税,而减损股东的财富。而我们国内的个人所得税,分红的收入并不能与工资等合并纳税,相反,转让股票反而不交税,至少是不单独在转让环节交税。
二是靠分红获利太慢了,投资者没这耐心。虽然A股有涨跌停的限制,但波动较大的一天,一般都会超过一年的分红,只是可能是收入也可能是损失。那么,死守着分红就让投资者有点无所事事,除非以后大量炒股的朋友都老了,把股票当年金来玩儿,怎么都不卖,就等分红来补充养老支出。当然,四川和重庆的朋友可以买一点,平时打麻将也有事做,不至于太闲了,总想着要去把股票动上两动。
三是A股的大量股票,价格被高估,靠市场价买入股票后分红,相当不划算。别看公司盈利多,但股价也高,就拿吉比特举例,其2021年的股息率才4.78%,这比定期存款也高不了多少。
四是赚钱多的上市公司,实际参与流通的股票有限,赚得多并不表示分得多。银行股就是这种情况,别看他们股价很低,相当一部分已经跌破市净率了,同时,其盈利也相当高,但他们分红却不多。有朋友告诉我,他买了某银行的股票一直套着,别看分了点红,但股价再跌一些,多的都亏出去了,反而套得更牢了。
跌破市净率的公司是不正常的,因为按照市场的逻辑,由投资者买来清算都会赚钱的。但现实中却真实存在,原因就是,你敢说你要买家银行回来清算赚钱,今天你的夫人或者先生就不敢给你开门,让你进屋了。
五是A股中的公司,甚至一些曾经的明星公司,在行业和公司转型期往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新闻中那种忘记股票账号,多年后找回时,资产增值好多倍的是少数,更多的是好久没关注,公司都退市了,或者说长期低迷,股价只有以前的零头,买了回家不管等分红,风险太高。
以上的原因和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就共同导致绝大多数的投资者还是喜欢赚差价,而不是等上市公司那种“中奖式”的分红。
只有不到40亿的营收,就有超过10亿元的净利润,吉比特的盈利能力是相当强的,销售净利率就算同比下降后也有34.6%。同样是做软件,从事网络游戏创意策划、研发制作及商业化运营的公司,就是比那些做传统软件的公司更赚钱。
但是,吉比特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不太高,原因当然就是作为分母的净资产多了导致的,怎么办?要么提高净利润,要么就降一降净资产。提高净利润需要在经营上努力才能实现,这除了取决于自身的努力程度,还取决于市场的增量;降低净资产仅仅需要财务状况允许就能办。
不用说,这样长期盈利的公司,其偿债能力是没有问题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超过两倍,那么就看一下流动资产和负债的构成再说吧。
2022年三季度末,吉比特的货币资金达到28.5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也有9.8亿元,而负债中最大的是合同负债,这相当于以前的预收款,主要是正在执行中的合同项目收到的客户付款,根本不用消耗现金来偿还,继续执行合同就行了;应付账款为4亿元,比应收账款略高;其他的应付工资等负债基本上都是可以滚动来偿还的。
拿着近40亿的广义现金,而自身的投资需求并不大,又没有太多的负债需要偿还,不分红怎么办,难道学云南白药,招些搞金融的员工来炒股?这些事投资者们自己都会的,哪需要搞游戏的公司来做呢?不用说才分掉10亿元,再多分一些,只要不违反相关规定,都是可以的。
别看分红和赚股票买卖差价都是在股市上赚钱,但两者的底层逻辑不同,如果纯粹是赚差价,那么就只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其运作就类似于打麻将。正是有了上市公司的经营和分红,才让股市与期货等市场明显不同,当然也就不同于打麻将了。
有人可能操心,大股东分到了巨额款项,是不是也想跑新加坡呢?这个是别人的自由,分红的钱,可是至少交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等才能到股东个人手中,有心的朋友可以算算比例,还剩下几成。这些钱的处置权应该归个人,如果这样还是要由键盘侠来代为“安排”用途的话,我想就没人想创业,敢创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