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保险知识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1)

2023-05-10 10:48:38 保险知识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作者|杨盼盼 徐奇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8期


在直接投资领域,根据商务部《202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相关数据,2021年,中国内地对东盟10国的投资达197.3亿美元,占对亚洲投资的15.4%,占除中国香港外投资的73%。在证券投资和其他短期投资领域,根据中国证监会2021年末的相关统计,证监会已经与新加坡等8个东盟国家的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签署了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72家东盟金融机构获得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资格。新加坡金融机构已在华设立了4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星展银行获准在华设立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并已于2021年6月正式开业。

在货币金融合作领域,根据人民银行近三年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以及《2022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2021年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8万亿元,同比增长16%,十年来增长近20倍。中国—东盟多层次的货币金融合作框架正在逐步建立,在东盟区域内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逐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老挝五国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进行续签。2020年和2021年人民银行与老挝、柬埔寨中央银行签署了本币合作协议,将本币结算范围扩大至两国已放开的所有经常和资本项下交易。人民币对新元、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柬埔寨瑞尔实现直接交易,老挝中央银行在当地推出了人民币/基普直接交易。2021年,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正式启动双边本币结算合作框架(LCS),为本币进行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结算提供便利,满足双边贸易投资交易的本币需求。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4国有人民币清算行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及中资银行在东盟 10 国实现了全覆盖。在区域金融合作领域,2021年3月,“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协议特别修订稿正式生效,增加了本币出资条款,即在美元计价贷款以外,成员可基于自愿和需求驱动原则,提供本币计价贷款,CMIM本币使用的职能有望进一步加强。此外,CMIM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贷款的脱钩比例从30%提高至40%。


第二,RECP发展带来的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机遇。一方面,随着RCEP的正式生效,中国金融业的制度型开放将更进一步,为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带来更大空间。RCEP是目前中国金融业相关的最高开放水平的自贸协定,中国首次承诺在RCEP协定生效六年后完成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的转化,这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和便利化水平还将有较大的提升,过去金融业的开放在于不断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未来将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开放的发展。另一方面,RCEP的生效有助于进一步削减区域内贸易和非贸易壁垒,为企业调整产业布局和扩大直接投资提供更多支撑,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投资往来也必将更为密切。同时,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和升级。

第三,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提升2022年5月11日,IMF执董会完成了每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审查,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 12.28%,权重排名仍保持第三位,次于美元和欧元,新的SDR货币篮子已于 2022年8月1日正式生效。在政策方面,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进一步完善,在各类业务项下推进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加强本外币政策协同,使跨境人民币业务更好地支持贸易投资和实体经济。2021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债券通”(南向通)业务正式开通,“债券通”实现双向通,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程度提升。根据笔者所在机构的一项货币锚研究,在东盟区域的国家中,与人民币波动关联较紧密的货币包括印尼盾、菲律宾比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等,人民币在东盟区域是影响力第二大的货币,仅次于美元,显著高于欧元和日元。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中国和东盟的金融合作提供了更多动力。

第四,新领域和新业态在区域内蓬勃发展,带来更多合作的新机遇。过去几年,中国和东南亚在包括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在新领域和新业态的合作也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亮点。中国和东盟本就互为重要的经贸投资伙伴,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成为中国和东盟开展国际合作的新亮点,也为中国数字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数字经济合作正向溢出效应显著,有助于东盟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和向数字经济转型,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建康发展。绿色经济合作也为中国与东盟创造了共享可持续发展的新渠道,中国正与东盟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探讨低碳、循环和绿色经济合作。新领域和新业态合作潜力的挖掘将使双方经贸合作、友好往来在全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更进一步。


第一,进一步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中国和东盟应当加强在“10+3”框架下的区域金融合作,促进CMIM从承诺出资转为实际出资,并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其资金规模,更好地发挥其区域金融安全网的职能,重新考虑CMIM和AMRO之间的关系,推进CMIM向机制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各成员使用CMIM工具的积极性。除了应对流动性问题之外,可探讨在本区域内以本币出资形式建立促进地区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金,促进区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金融稳定。

第二,推动建设亚洲共同债券市场,积极开展资本市场合作。在过去,建设亚洲共同债券市场的一个共识就是,东亚国家普遍持有过高的外汇储备,并且是以区外货币为主,这导致了东亚国家的储蓄外流,无法支持东亚本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2022年乌克兰危机以来,国际金融制裁风险上升,这时候加强亚洲共同债券市场建设,尤其是以中国在岸市场为重要构成部分的亚洲债券市场建设,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继续促进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吸引东盟国家的优质来源到中国市场发行熊猫债券,进一步做大做深亚洲债券市场。继续深化中国与东盟在资本市场的合作,当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互通项目已经取得实质进展,2022年末,共有三只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在新加坡和深圳同步上市,深化了中国和新加坡之间的金融合作。泰国证券交易所也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越南证券市场上也有较多中国投资者参与。未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东盟地区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探索资本账户开放的新模式。

第三,在RCEP等经贸协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金融合作。推动区域投资合作,加强在传统贸易及数字经济领域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和延伸,特别是加强金融科技领域的合作,加大金融对于跨境电商、贸易数字化等数字经济模式以及ESG产业的支持,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区域价值链调整,形成更趋合理分工的亚洲价值链。与东盟国家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双方在碳交易领域的合作。

第四,持续完善中国与东盟的货币金融合作机制,便利贸易与投资,扩大区域内的本币使用。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清结算方面的网络安排,可以借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LCS合作经验,并将其拓展至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之中,创新多种政策环境之下的本币结算机制,便利区域内贸易与投资;在新加坡继续开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提供多样化的人民币产品,提升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可得性;应尽快达成中国与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满足当地涉华企业货币汇兑、支付和汇款等基本金融需求;推动双边本币直接交易,进一步推进双边在外交和经济领域的磋商,促使当地中央银行授权当地机构进行本币的开户和清结算。

第五,推动人民币基于人口流动的跨境使用。随着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外迁至东南亚国家,考虑到西部地区在地理区位、物流便利和文化亲缘性等方面更具优势,可以考虑与越南、缅甸、菲律宾等劳动力成本较低、年轻劳动力供给充足的东盟国家积极开展劳务合作,就近形成高效合理的跨国分工。建议尝试“我国产业链+东南亚劳动力”的经济一体化模式,缓解我国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通过引入境外劳动力把产业留在国内。而围绕劳务合作产生的支付、汇款等需求,可考虑通过开立可供跨境使用的人民币账户加以解决,同时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场景和网络效应。

(责任编辑 植凤寅)

<

相关内容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21)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