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开盘即跌逾2%的中国银行,最终以下跌1.98%报收,显著跑输大盘,在银行板块中也跌幅靠前,是六大行唯一跌幅超过1%的。
中行股价走低,恐与其近日陷入“原油宝”事件漩涡有关。
4月22日,有购买中行原油宝产品的投资者爆料,一早收到中行的提示短信称:经中行审慎确认,美国时间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CME官方结算价-37.63美元/桶为有效价格。中行原油宝产品的美国原油合约已参考CME官方结算价进行轧差或移仓。请多头持仓客户根据平仓损益及时补足交割款。
令投资者“跳脚”的,正是这句“请多头持仓客户根据平仓损益及时补足交割款”。这即意味着,部分投资者不仅赔光了本金,还“倒欠”中行一笔钱。
一时间舆论哗然!市场上众说纷纭:有投资者的控诉,也有专家的不同分析。22日晚间,事件“主角”之一——中国银行就此发表说明。
然而舆论还在发酵……大家都在争执:究竟是投资者的错?还是中行的错?
中证君采访多位事件“亲历者”及资深业内人士,力求揭示此事的来龙去脉、是非对错。
聚焦一:
“原油宝”到底是个啥?
中行官网是这么介绍“原油宝”的——
来源:中国银行官网
资深期货人士Y先生解释,“原油宝”是双向交易机制,可以买,也可以卖。中行没有交易所的职能,所以大量多头和空头的交易,中行会打包起来,净风险头寸拿到境外交易所去做。比如你买了1000万原油宝,中行就去CME交易所开仓1000万等值的原油期货。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常清对中证君表示,对于原油宝产品,银行实际是绕了弯子,集合了散户的钱在国外做期货。中行虽然做的是交割月的现货,但实际还是期货的一个月份。
针对此产品的特点,中行也有介绍。
来源:中国银行官网
聚焦二:
为什么会出现“倒欠”?中行有权追偿吗?
对于中行的类似“欠费”短信,不仅投资者感到震惊,不少银行投资人士也称这属于“活久见”。
某大行投资人士表示,以往投资最多只是亏损本金,那是因为大家默认的资产价格最低是0。尽管期货市场有保证金这个形式,但保证金也最多亏完而已。这次资产价值直接变成了负值,亏损就可能无穷大。
公众号“秦小明”解释:“由于原油高额的存储成本,如果你买它进入交割,将耗费巨大的交易成本来接货。这种交易成本就包括了仓储和运输等成本以及你倒掉的话面临的环保罚款成本。负价格,即是这些成本的体现。”
关于追偿问题,《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个人账户商品业务交易协议》中,第十四条关于银行追索权有明确规定:
“因各类原因产生客户交易专户透支、资金不足的事实时,客户负有及时补足资金的义务,客户同意银行有权暂时冻结其签约账户,客户应在银行通知的时间内补足交易专户内的资金。”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追偿是合乎规定的。Y先生认为:“做原油宝的投资就是在做期货。既然涉及到期货交易,那必然会有追缴保证金这一项。中行在境外交易所穿仓,那就有向投资者追偿的权利。”
聚焦三: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涌入中行原油多头?
据多位市场人士解释,疫情冲击需求叠加石油价格战,石油价格不断创出新低,这是大量投资者涌入“纸原油”市场的背景。同时,国内适合普通投资者的原油投资工具匮乏,银行“纸原油”投资是除了股票、期货产品之外的主要选择,为不少投资者所熟知。
投资者T先生告诉中证君,他长期从事投资,股票、期货、黄金和比特币等都交易过,总体来说有赚有赔。对原油走势也一直在关注。“虽然疫情对需求有影响,但毕竟作为自然资源,用一点少一点,价格不可能维持在低位。因此,国际油价30美元的时候我就琢磨投资方式了。”
“从事纸原油交易,是我一个朋友介绍的,他近期赚了几百万,让我也很心动。但是之前接触不多,所以当时只是选择性买了几十桶。现在想来这个决定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截至到4月22日,我账户倒欠2万元。而我那个朋友,亏惨了。”T先生表示。
至于为什么选择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产品,他表示,之前也对比过工行、建行、交行等产品,后来觉得中国银行国际化程度最高,对国际市场也最熟悉。
聚焦四:
交割为何那么晚?制度有无漏洞?
Y先生表示,投资者不懂期货合约的展期性质,以为买了原油宝就不用去管。实际上中行给投资者提前展期的权利了,只是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用,所以被动地在最后交易日由中行展期,导致大量亏损。
“秦小明”认为,中行选择在最后交易日移仓,事实上是对接了NYMEX(纽约商品交易所)对于美国原油各个月份的最后交易日的规定。从逻辑上,这种设计实际上更能与国际油价市场无缝对接,使得投资者在美国原油到期前,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何时移仓。
“其他银行提前了5天来移仓,似乎避免了这次巨亏。但如果暴跌到负价的行情发生在倒数第6天呢?”有市场人士告诉中证君,“在投资者中的空头看来,这样的移仓或许是没有问题的。”
常清在接受中证君采访时表示:“深谙期货交易的人都知道,做交割月的品种,需要人才支撑,得有专业的研究支持。挂钩之后不能随便再动头寸,也是它这种傻瓜交易方式带来的。”
但常清不能理解的是:这种傻瓜式交易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这种傻瓜式交易在平时是没有问题的,但就怕极端行情。”
有期货人士表示,临近交割月份的合约交易流动性较差,可能会产生平仓价位滑点较大、平仓无法成交、出现交割违约等风险,中行本应考虑在内。
聚焦五:
是否进行了充分的风险提示?谁来买单?
中行表示,在原油宝产品介绍中,已对风险进行了提示。
来源:中国银行官网
然而今年3月以来,原油价格波动剧烈。4月8日,芝商所公告了一份关于结算价调整计划的文件,声称“对于任何月份的WTI原油期货,当它的结算价低于8美元/桶时,WTI期货期权的结算价计算模型将从原来的模型切换到Bachelier模型”。
4月15日,芝商所又发布了测试公告称,如果出现零或者负价格,CME的所有交易和清算系统将继续正常运行,所有常规交易和头寸处理都可以在清算中执行,即已经完成了测试准备。
Y先生表示:“中行制度设计上考虑不周也是比较明显的——对原油价格为负没有提前考量,对CME的公告完全无视,对投资者没有提前强调这些风险。CME修改结算系统,将坐标轴改为正负数,就应该知道原油价格可能为负数。没有期货背景知识,碰这些东西就会很痛苦。”
一位资深法律人士对中证君表示,在个人投资者参与“原油宝”交易前,个人投资者需签署《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个人账户商品业务交易协议》,该协议中风险揭示项下规定“个人账户商品交易业务要求投资者为风险评级在平衡型以上,可与银行签订有关产品协议。”这个“平衡型”风险评级离普通人的认知相距甚远。
从法律层面,该人士认为,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一是中行在根据监管要求对投资者进行“了解客户”的适当性审查时,是否真正了解投资者可以承受的风险,其涉及的问卷是否考虑到了除本金损失之外,还要再补足交割款的情况;
二是要求投资者风险为”平衡型“的要求是否妥当,“补足交割款”如此巨大的风险显然不是平衡型投资者所能承受;
三是中行在对产品风险定级方面,是否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产品的复杂性和风险,是如何给该产品确定风险等级的。
不过,投资者也并非“无辜”。
Y先生表示:“做交易首先要了解规则。杠杆本身没错,你不懂规则,强行抄底,仓位大,就会被人盯上。只不过这次发生在境外交易所,而且中行作为代理银行,背了锅,实际上是个人投资者的无知闹了这个笑话。当然中行是有责任的,制度设计上风险考虑不周。”
在媒体对事件的报道中,一部分原油宝投资者也坦言,没有仔细阅读合同,对交易规则没有研究。
聚焦六:
海外资本收割中国投资者?CME预谋已久?
原油宝事件中,有人提出,CME随意改规则(允许价格为负),没有给予会员与客户缓冲期,存在不妥。
对此,常清认为,CME此举恰恰是面对市场的灵活调整。原油和铜等其他大宗商品不同,不便储存,又不能像牛奶一样倒掉,库存不够的话,只能贴钱卖。允许期货价格为负数,说明它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
而美国原油期货交割制度下的库容问题,恰恰是此次问题的核心。有业内人士指出,促狭的库容空间下,多头即便交割也无处寻找库容存放交割原油,其交割制度的弊端再次暴露。
这次事件凸显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制度优势,但国内投资者要在境外市场抄底原油,也说明了定价权旁落,凸显了中国期货市场做大做强的重要性。
聚焦七:有何启示?
对于投资者而言,“银行推荐的不熟悉的理财或者产品,没有背景知识不要去买。”Y先生说。
一位从事期货投资者教育的人士告诉中证君:“我们做投资者教育,整天跟投资者讲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很多人当作耳旁风。亏钱,从另一层面理解是最好的风险教育。不熟不做,不是一句空话。”
部分期货人士称,这次事情出来以后,有很多不知内情的人更加“谈期色变”,其实是不专业的人做了专业的事情,期货工具本身不应该背这个锅。
从产品设计来看,有期货人士指出,原油宝类似一个长期持有的期货头寸,而且一般来说费用比期货公司高。
但为什么期货机构不能提供,而是由银行来做这类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对期货理财产品创新一直的态度是偏谨慎的。期货公司虽然有专业能力和资源,但没有做这类业务的资格。而类期货交易一直缺乏统一监管,处于“五龙治水”的局面。
常清也认为其中有资源错配的成分。“这从侧面也对国内期货市场提了个醒。国内期货市场没有灵活适应投资者的工具可以提供,广大散户想要分享价格变动的好处,却没有靠谱的工具。这种傻瓜交易在国内专业的期货公司也可以做,而且研究和风控经验和力量更为充足。”
他认为,从监管理念上,也许是时候该调整理念以提升对投机客户的服务。“这部分流动性做好,也有助解决目前大企业套保面临的流动性不足难题。”